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中国简况
 
共和国的足迹——1969年:崇山深处汽车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一角(资料照片)。

 精彩图集(1969年:崇山深处汽车城)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为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1969年10月,来自全国30多家工厂、设计院和建筑单位的建设者以及竹山、竹溪、随县、大悟、枣阳、汉川、汉阳等县的2.5万多民工,汇集在十堰周围数十公里的工地上,拉开了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序幕。  

    当时,人们这样形容十堰这个偏僻的山区小镇:十堰真奇怪,一条马路直通外;说它是城市,种瓜又种菜;说它是农村,工厂山沟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的十几万建设大军,挥洒血汗,开山辟地。由于当时没有铁路,建设物资运到邓湾后,全靠工人手拉肩扛。几十吨的重型设备,工人们在底下垫上圆木,然后几十人喊着号子,像拉纤似的拉到工地。技术工人也常常在工地上搬砖挑沙扛木头,就连领导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  

    二汽的建设采取“包建”和“聚宝”的方针。所谓“包建”,是指二汽的20多个专业厂分别由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北京汽车厂及上海、武汉等地的30多家工厂负责,从设计、安装、生产准备、人员培训、设备调试直到投产都“包”下来。各专业厂的工艺设计、设备选型按照吸收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的原则,把全国27个省份的140多家工厂、设计、科研和教学单位的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集中移植过来。同时,还注意引进国外的关键设备和少数生产线。所谓“聚宝”,是指国家组织了558家技术、设备先进的机械厂,为二汽制造了2万多台设备,组成了500多条生产作业线和117条自动生产线。“包建”和“聚宝”的方针,使二汽建成后就成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  

    在中共中央和湖北省委的领导与大力支持下,经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1975年形成了第一个基本车型--2.5吨越野车的生产能力。又经过3年的努力,1978年7月形成了“东风”5吨载重汽车的生产能力。第三个基本车型--3.5吨越野车在试验的基础上于1980年经国家鉴定定型。

    1979年初,二汽决定调整产品方向,将“军品为主”转为“军民结合,以民为主”,制定了“保质量、上能力、降成本、增产量”的生产方针。调整产品方向和大力发展生产不仅使二汽闯过“亏损关”,而且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巨大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形成了华中地区一个新的机械工业中心,成为“三线建设”的一颗明珠,对于改善我国的经济布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外参观者来到鄂西北的十堰市,几乎无一例外地发出感叹,共产党人居然在大巴山和秦岭之间这片荒山野岭,建成了这样一座漂亮的现代化汽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