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浩蕩 春滿香江——寫在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17-06-26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樣,百年來歷盡坎坷,終於回歸祖國,邁進歷史新紀元。

  世界上恐怕沒有哪一座城市,像香港一樣,20年背靠祖國,面向世界,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時間是如椽巨筆,書寫着中國人對人類政治文明的獨特貢獻。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在香港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正展現出強大生命力與巨大優越性。

  時間是公正裁判,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打破了唱衰香港的預言。20年來,香港本地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名列世界前茅,香港居民男女平均壽命雙雙位居全球前列……“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維港兩岸,繁華依然。

  20年,回到祖國母親懷抱的香港,已長成意氣風發的青年;20年,“一國兩制”的香江故事一直在精彩上演。

  中南海連着獅子山

  香江冷暖在心田

  獅子山,不會忘記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一國兩制”事業的奠基人。

  1992年1月19日,鄧小平來到深圳皇崗口岸,在過境橋邊深情眺望香港,久久不願離去。5年之後,鄧小平與世長辭,沒能實現到回歸後的香港“走一走看一看”的心願。

  歷史的時針,指向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政權交接盛典正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早把帶有紫荊花圖案的新徽號徽章藏在制服上衣口袋的紀律部隊人員,以最快的速度除下帶有殖民色彩的舊徽號徽章,迎接香港歷史新紀元的開啟。

  從此,“一國兩制”宏圖偉業在香港全面付諸實施。中央對港的大政方針一脈相承,江澤民、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從戰略和全局高度指導“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對香港的安危冷暖念茲在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香港發展變化的新情況,審時度勢,穩妥應對,領導對港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進展、新成就,踐行着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2014年12月20日,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依法治港、依法治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只有這樣,才能把路走對了走穩了,否則就會左腳穿着右腳鞋——錯打錯處來。”

  2016年12月23日,習近平會見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時,充分肯定行政長官和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遏制“港獨”、依法處置街頭暴力活動等重大問題上,嚴格按照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解釋和特別行政區法律辦事,維護了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了香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一國兩制”事業已成為中央政府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要課題之一。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中央政府“挺港”的身影,都有國家作為強大的後盾。

  人們難忘回歸之初,香港特區即遭遇了亞洲金融危機、外圍經濟轉壞等一系列挑戰。年輕的特區政府決定果斷入市阻擊國際炒家,中央政府表示,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香港捍衛港幣與美元聯繫匯率。

  中銀國際控股原副董事長林廣兆回憶,“當時經總行同意,我們顧全大局,在短時間裏籌集了大批資金,通過大量借款或是延期還款的方式,幫助一些風雨飄搖的企業渡過難關。” 中銀香港的數十名外匯操盤手,連續幾晝夜在香港本地市場和國際匯市上與國際炒家正面交鋒,“放盤放到手抽筋”。

  2003年,內地和香港同時遭遇非典疫情侵襲。時任行政長官的董建華回憶,當時中央領導問他香港有什麼困難,他匯報説醫療物資不足。中央政府立即傾盡全力,向香港無償提供急需的藥品和防護用具。由於內地的防護服與香港的制式不同,有關方面要求內地工廠按照香港的要求加班加點趕制,而特殊眼罩、口罩等只有國外特定工廠生産的防護用具,中央有關部門立即到國際市場組織採購。

  金融危機和非典疫情過後,香港亟待重振經濟。簡稱CEPA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在香港回歸祖國6周年之際簽署,這份中央政府送給特區的“大禮”,體現了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維護香港繁榮和穩定的決心,贏得了香港同胞發自內心的喝彩。

  在CEPA框架下,“利好”接踵而至:“個人游”、支持內地企業到港上市、批准香港銀行在港辦理人民幣業務、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機制,深化粵港區域合作……2017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一帶一路”建設、亞投行等國家重大發展規劃也張開雙臂歡迎香港“上車”,香港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更加寬廣。

  2014年6月10日,中央政府首次就香港問題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系統回顧“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歷程,總結經驗、介紹成就,為化解難題指明方向。

  當香港社會出現一些對基本法的模糊認識和爭議時,中央總是及時出手、一錘定音。迄今為止,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做出過5次解釋,並對涉及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問題做出過4次決定,有效發揮了定分止爭、釋疑解惑的作用,有力促進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法治的完善。

  變與不變之間

  活力之都風采依然

  “夜幕低垂 紅燈綠燈 霓虹多耀眼 那鐘樓輕輕迴響 迎接好夜晚……”回歸20年,香港之夜的繁華一如既往。

  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唐偉康承認,“一國兩制”在香港運作良好。

  法國賽馬日,夜幕下的跑馬地,馬場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場內,寶馬良駒激戰正酣;場外,膚色各異的年輕人手拿啤酒、開懷暢飲。

  香港沒變,融通東西魅力未減。近10年在香港居住的法國人翻了一番,總數達到2.5萬人,香港已成為全亞洲最大的法國社群聚居地。“喜歡浪漫的法國人如此鍾愛香港,也是顯示香港魅力的一個例證。”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笑言。

  香港在變。回歸20年,香港這個“小地方”沒少“大興土木”。優良的交通基建是實現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要素,香港平均每年投資逾700億港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同時在建的大工程就有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西九文化區等。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港珠澳大橋承擔香港與內地深度聯結的任務,在寸土寸金之地興建的大型文化中心——西九文化區則彰顯香港全方位發展的雄心。“世人只知道香港是航運中心、金融中心、購物天堂,將來大家還會知道,香港也是連接中外的文化中心。”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營運總裁陳惠明自豪地説。

  1998年7月6日,位於大嶼山的香港國際機場正式啟用。20年過去,人們口中的香港“新機場”也快飽和了。“我們現在正在新建第三條跑道,相當於在原有機場旁邊再造一個機場。” 特區政府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説。

  在九龍啟德發展區C地盤,兩棟大樓沿海濱拔地而起,特區政府的又一重大民生項目——香港兒童醫院即將建成。這是香港首間專門收治疑難、罕見病症兒童的專科醫院。亮黃色的涂裝、動物圖案的墻紙、病房的落地窗,醫院的設計和裝修風格,處處體現出兒童特色和人性化風格。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這家醫院的設計和承建方,公司總經理張明介紹,醫院總投資130億元,建成後可提供400個床位。

  數字是直觀的:1997年至今,共有9條鐵路線陸續開通,另有7個鐵路項目在規劃中,建成後的鐵路網絡將覆蓋約3/4人口居住地區。

  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髮展學院發布《2017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香港連續23年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經濟自由度則被加拿大菲沙研究所評為世界第一。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表明,香港還是2015年全球第二大外來直接投資流入的經濟體,吸納175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作為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發達的金融業構成了香港經濟競爭力的基石。特區政府新聞處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有超過150家持牌銀行,銀行業對外交易量超過2.3萬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六;全球前100家銀行中,超過70家在香港經營業務;香港有1900多家上市公司,資本市值總額約26萬億港元,每日平均總成交金額達600多億港元。2016年,香港首次上市集資活動總額達1950億港元,蟬聯全球第一……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説:“1997年我們的股市市值只有3.2萬億港元,內地改革開放給香港金融業提供了很大的發展機遇,沒有國家的發展也沒有我們今天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內地企業把香港作為海外集資的首選地,現時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企業超過1000家,總市值2萬億美元,佔市場總值逾六成。”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陳維民説。

  從“移民潮”到“特區護照熱”

  依法治港彰顯特色

  1997年7月1日,一場慶祝香港回歸的派對,在蘭桂坊舉行。據“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回憶,那個夜晚,蘭桂坊有慶祝回歸的人,也有一些擔憂香港會因回歸失去自由而前來買醉的人。後來,許多當年移民海外的香港人紛紛回流,蘭桂坊的主流顧客也從當年的外國人變為現在的本地人。

  歷史在這裏轉折。從香港回歸祖國的那一刻起,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變成生動現實。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施政經驗日益積累,管治能力不斷提高。近年來,面對“一國兩制”實踐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面對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長期積累形成的許多難題,面對政制改革和一場場選舉引發的各種挑戰,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對穩妥,處置得當,維護了香港社會大局的穩定和香港經濟的繁榮發展。

  梁振英行政長官帶領特區政府秉持“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施政理念,務實進取,着力解決市民大眾關注的住房、扶貧、安老、助弱等問題,培育香港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績有目共睹,讓市民很“有感”。新記家禽鮮肉凍肉食品超市老闆劉松新對回歸前後政府的差別感觸很深:“以前沒人關心你,現在政府好多了,安老啊、住房啊,都幫忙。”

  “我覺得香港很好很自由,只要不犯法,你中意游行就游行,中意喝酒就喝酒。” 司機陳志棠説。回歸後,香港居民所珍視的法治、自由、人權、公正、廉潔等價值觀仍然廣受尊崇,言論自由、新聞自由、游行集會的自由等較之回歸前有增無減。

  香港特區護照“含金量”越來越高,越來越熱門。在中央政府的大力協助下,目前已有150余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或落地簽待遇。

  2015年世界銀行發布的有關報告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法治水平等多個方面的指標均比回歸前大幅提升。特別是法治水平一項,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的排名更是從1996年的第六十多位躍升至2015年的第十一位。

  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認為,過去20年,香港的法治得到很好的延續和健康的發展。非法“佔中”、旺角暴亂、立法會宣誓風波等對香港的法治和司法制度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我們不希望看到這些事情發生,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們用專業的判決讓這些事情得到非常妥善的處理,表明香港的法治是有能力應對這些挑戰的。”袁國強説。

  “香港這20年,經歷了最民主的時代。”民建聯主席李慧琼説。回歸後,香港居民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在每5年一個輪迴的選舉周期內,香港至少舉行5場大的選舉,每一場選舉都是依法有序進行。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制度的民主程度越來越高,立法會地區直選議席從第一屆佔1/3的20席,增加至第三屆的半數30席。立法會議席由60席增至70席,選民手持兩票,一票投在地區直選議席,一票投在功能界別議席;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委員由800人增至1200人。2016年,220萬名選民在立法會選舉中投票,投票率58%,創下香港自1997年以來登記選民人數、投票人數和投票率最高的紀錄。

  歷經風雨,人們對於如何全面準確地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體會。在去年反“港獨”鬥爭中,香港市民明辨是非,挺身而出,齊聲認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釋法,堅決支持特區政府和司法機關依法取消“港獨”分子的議員資格。

  不動搖與不走樣

  維護兩地“最大公約數”

  20年,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最符合國家利益、最符合香港情況、最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祖國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20年,無先例可循的“一國兩制”事業在探索中向前推進。中央和香港特區在不斷應對和處理新情況新問題的過程中,累積了許多有益的經驗和規律性認識,值得認真總結、完善和堅持。

  必須始終堅持“一國兩制”不改變、不動搖,切實維護“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繼續推進“一國兩制”事業,必須牢牢把握“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共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這其中包含着一個非常重要的提示,就是“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是有機統一的兩個方面,不僅要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而且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堅持根本宗旨,把握好這三對關係,才能確保“一國兩制”沿着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變形,不走樣。

  必須堅持依法治港,堅決維護基本法和中央的權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依法治港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依法治港首先是依照憲法和基本法治港。憲法和基本法共同構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基礎。在這一制度下,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權力,也包括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法實行高度自治。我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是恢復行使包括管治權在內的完整主權。在“一國兩制”下,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的關係,而不是分權關係,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正確理解和把握這一點,是維護中央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良好關係的關鍵。

  20年,香港踏上新征程的又一個新起點。2017年4月11日,習近平會見新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重申,“中央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決心堅定不移,不會變、不動搖,將全力支持你和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希望你不負重托,帶領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緊緊依靠廣大香港同胞,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團結包容,勠力同心,銳意進取,為香港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總結過去,為了更好地前行;不忘初心,方能行穩致遠。讓我們共同祝願,香港的前景更加輝煌;讓我們共同憧憬,香港的明天更加美好!(記者 溫紅彥 王 堯 孫立極 馮學知)

[責任編輯: 李雪姣 ]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40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