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大公報:香港建故宮館功在國家利在千秋

來源: 大公報          發布時間: 2017-06-21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辭去政務司司長參選之前,就確定了在西九文化區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是一個有巨大政治意義、歷史建樹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決策。

  從政治上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又是發展中的新興大國,中國正邁步在實現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香港作為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運用香港是著名國際大都會的地位和優勢,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協助下,設立一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在京港兩地而言,堪稱是「天作之合」。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提供一批珍貴的國寶級文物,永久性地在香港展覽(展品可以每隔一段時間替換),這對弘揚中華文明和提升國威,肯定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對實現「中國夢」有益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設立,對實現「中國夢」無疑是助力而非阻力。中國的發展,需要很多不同的因素,諸如金融、資本、工業、農業、商貿、進出口、科創業等等,但顯然也可以包括文博事業。可以肯定,這將有助於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增加愛國主義的情素。倘是外地游客特別是海外游客,見到如此精美、巧奪天工的文物,對中華文明的敬仰亦必油然而生。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自然有各朝各代各個歷史時期的文明産物,這些藝術品留有時代的印記,是歷史的一個見證。例如介於石器時代與鐵器時代之間的青銅時代,約是公元前二千年至公元前五百年,其時在中國是殷商年代,如今已發現不少那個年代的青銅器。筆者2016年11月參觀上海博物館時,得知該館的「鎮館之寶」就是一隻青銅鼎,斑斑銅綠顯示其年代的久遠。青銅的成分是銅百分之八十五、錫百分之十二、鉛百分之三(其中包含微量雜質)。掌握這個比例並不容易,因那時並無任何化驗測量儀器,此則説明在殷商時代我們的先祖已有較高冶煉技術,加上紋飾和銘文,其製作難度正好説明工藝的高超。他日香港故宮館擇吉開張,希望也會有幾件青銅器展出。各個不同時期的文物展覽,將是港人和游客認識中國歷史的大好機會。這也正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歷史責任。

  從文化角度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出類拔萃。文治方面有孔子、孟子、老子等,武功方面有孫子、諸葛亮等,留存有大量典籍。甚至有《紅樓夢》並衍生出「紅學」。歷朝歷代的文物古玩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瓷器為例,外國人最初通過瓷器認識中國,且以瓷器代表中國,瓷器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見。中華文化史上有不少出産名瓷的朝代及名窰,例如明代成化、宣德年間,又例如宋代有五大名窰,即官、哥、汝、定、鈞五窰,其中以官窰及引起存世制器數量多寡爭議的汝窰尤為著名。毫無疑問,瓷器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佔一席頗受重視的地位。筆者建議,未來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中,應專設一個中國歷代瓷器館,以利中國瓷器文化的發揚光大。

  民間普遍贊同支持

  對於設立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民間普遍表示支持。例如在內地、美國均有分會的雋藝文物研究會和雋藝文博收藏家協會,一開始就對設立香港故宮館表示支持,認為此舉是「一國兩制」下的新事物,利國、利港、利民、利中華文化。文化,有助亦有利於興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表明了中央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並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措施。放眼世界,有五千年文化史的中國,是世上少有的存有眾多文物和古代藝術品的文明古國。除了博物院、博物館,民間也藏有數量巨大的文物,歷朝歷代的都有。民間又有不少文物知識豐富廣博的藏家以至大藏家。李克強總理説:「民間有高手。」此語擲地有聲,也是對民藏的肯定和極大鼓勵。

  有文物,必有文物市場。就算在外國(例如美國、英國)的文物市場,中國文物也是常見、受歡迎和相當昂貴,甚至出現流落異鄉的國寶級文物,其中包括「八國聯軍」從圓明園中搶掠的文物。在兩岸及港澳地區,若論文物市場,無疑是香港最活躍、最興旺。文物市場近幾年各地都比較淡靜,但香港的幾家拍賣行還是做成了不少生意。這是一大有利條件,加上就要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要搞活搞旺文物市場,香港無疑是福地,有條件成為領軍之地和實驗之區。這方面香港可做的事不少。舉例説,政府日後可以通過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組織一批內地、香港以至海外的學者、專家和民間高手,設立「文物和古代藝術品鑒定中心」,並出具書面證明,以利流通,促進市場繁榮。

  總之,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附設文物和古代藝術品鑒定中心,有利弘揚中華文化,亦有利文物市場走向規範。這是功在國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值得支持!(文/李幼岐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37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