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蘭發在饒宗頤告別儀式上的致辭

來源: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發布時間: 2018-03-01

在饒宗頤告別儀式上的致辭

(2018年2月28日)

  今天,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一位歷經滄桑的世紀老人,人稱“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的一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緬懷他一生的傑出成就、卓越貢獻和高潔品格,寄託我們的懷念和哀思。

  饒宗頤先生的逝世,是中華文化界的重大損失,也是香港、國家的重大損失。他的逝世牽動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汪洋等中央領導以不同方式對他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饒宗頤先生的高度肯定和最高評價。

  饒宗頤先生於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安的一個書香門第。他自小受中華傳統文化熏陶,幼承家學,年少成名,18歲時,受聘韓山師範學校教授國文;23歲即完成成名作《楚辭地理考》。1949年後,移居香港,先後執教於新亞書院、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1978年退休後,赴法國、日本、中國內地、台灣及澳門等地周游講學,並受聘擔任數十所大學、研究機構的顧問、客座教授。2009年1月,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1年12月,被推為西泠印社社長,並於2013年連任。

  饒宗頤先生一生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教書育人,成就非凡。他是聞名遐邇、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和漢學泰斗。學術界曾將其與錢鐘書、季羨林並列,稱之為“南饒北錢”和“南饒北季”。他從事教學、學術研究工作逾80年,熱心教育,為人師表,傳道授業,桃李天下。他在考古、甲骨文、金石、簡帛、宗教、經學、史學、敦煌學和藝術等領域廣泛涉獵,建樹卓越。他放眼世界,博採眾長,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終成集學問、藝術、才情於一身的當代通儒名宿。他在中外教育界、學術界、藝術界享有崇高地位,備受同儕和後輩尊崇。

  饒宗頤先生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貢獻卓著。他畢其一生,潛心鑽研國學,為弘揚、傳承和繁榮中華文化傾心奉獻,貢獻卓著。在擔任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西泠印社社長期間,他熱心工作,積極履行職責,建言獻策,發揮了重要作用,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文化人的使命擔當。他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始終充滿自信,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學術研究創新,領“東學西漸”風氣之先,並利用自身影響力,積極促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同時,他研究梵學、楔形文字和西亞文獻等,推動中外人文交流,貢獻良多。

  饒宗頤先生一生致力於貢獻國家和民族,品行高潔。他經歷一個世紀的傳奇一生,見證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他對國家和民族始終懷有深厚情感,並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將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他積極推動中外交流,熱心宣傳國家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他關注兩岸關係發展,積極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他堅決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積極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維護香港繁榮穩定。他還熱心公益,在內地發生“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的第一時間,慷慨捐贈。他多次將自己珍藏的精品力作無償捐贈給國家。他的愛國情懷和崇高品格令人景仰。

  饒宗頤先生的一生,是愛國愛港的一生,是追求真知的一生,是努力拼搏的一生,是甘於奉獻的一生。今先生雖駕鶴西去,但他愛國愛港的浩然正氣長存;他視知識如生命,活到老學到老,以有涯追逐無涯,求正求奇、求是求真的治學精神長在;他窮其一生孜孜以求“天人互益”、“慈悲喜舍”的高尚品格和仁愛之心將代代相傳。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文化大師而深感惋惜,對他的辭世深表哀悼。

  饒宗頤先生千古,我們永遠懷念他。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