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為 香港長者積極“再就業”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8-10-18

  每天清晨,香港上班族從地鐵車廂潮水般涌出,有序地前往中環、銅鑼灣等商區寫字樓。熙攘人群中不乏長者,他們步履矯健,精神抖擻。

  68歲的王春林就是其中一員。退休前,王春林是一名電機工人,負責安裝和維修電梯。退休後,王春林重新到一家企業應聘成為大堂管理人員。“做了一輩子工,我不喜歡太閒。”

  王春林説,他一周工作六天,工作時間從晚上8時到第二天早上8時,中間也有休息時間。當記者問他身體吃不吃得消時,王春林立刻拍拍胸脯説,自己每天都鍛煉,周末常去爬山。“我精神很好的,一休息就去各地旅遊!”

  同王春林一樣,黃偉明也是一名退休後積極“再就業”的長者。

  77歲的黃偉明聲音洪亮,開朗健談。退休前,黃偉明從事進出口貿易,生活充實富足。退休後,生意的擔子從肩上卸下,黃偉明一時無法適應。在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的幫助下,黃偉明在一家非政府組織擔當社工,向中、小學生分享他的人生體驗,加深學生對長者的認知。

  黃偉明説:“能夠重新工作我覺得好榮幸。我可以把我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他們也能更加體諒家裏的老人,這份工作很有意義。”

  為減少人口老齡化和勞動人口預期下降對勞動市場的影響,香港特區政府近年推出多項鼓勵長者繼續就業的措施,包括提高部分公務員退休年齡、把乙類保安人員許可證的年齡上限由65歲放寬至70歲等。

  在這些政策措施的影響下,香港65歲或以上長者的勞動人口參與率由2007年的5.2%升至2017年的11%,其中“少老”(65歲至74歲長者)的增幅尤為明顯,由8.3%升至17.7%。

  為幫助長者重新了解勞動市場,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為長者開設就業面試及技能培訓課程、組織長者和中小企業僱主見面會、提供就業及入職諮詢服務等,鼓勵長者積極“再就業”。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主席麥建華表示,長者退休後積極“再就業”,不僅可以使長者增加經濟收入,還可以使他們了解社會,不至於與社會脫節。

  “長者退休後彈性就業是社會需求。鼓勵長者積極就業,不僅滿足了勞動力市場,還讓長者自信健康又有錢賺,是一件老闆、工人、社會的三贏好事。”麥建華説。(記者朱宇軒)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747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