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潮:港資醫療機構擁抱改革開放“大時代”

來源: 中新社          發布時間: 2018-10-31

林順潮:港資醫療機構擁抱改革開放“大時代”

  林順潮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4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個騰飛期,一個大時代,能夠參與其中,是人生一大樂事! 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4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個騰飛期,一個大時代,能夠參與其中,是人生一大樂事!”從師者到醫者,由香港到內地,在CEPA框架下首入內地、開設全港資專科醫院的林順潮,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就是在“全情擁抱”這個“大時代”。

  本世紀初,林順潮倡議提出了作為“亮睛工程”先導計劃的“關心是潮流”慈善行動,獲香港李嘉誠基金會千萬港元資助,前往內地廣大農村地區進行醫療扶貧,以800元人民幣的成本價,為當時還未被新農村合作醫療計劃覆蓋的農民進行白內障手術。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自此,香港註冊醫生可免試進入內地執業,港人可在內地申請設立全資醫療服務機構。林順潮形容,CEPA對港人來講是改革開放進入新世紀的“重大里程碑”。

  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林順潮,很快接觸到國家轟轟烈烈的“新醫改”——此前以公立醫院為主要醫療服務提供者的發展路線,將慢慢轉向公私營並重發展,“兩條腿走路”,林順潮開始萌發來內地辦醫的念頭。

  “4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國的一個騰飛期,一個大時代,能夠參與其中,是人生一大樂事!”從師者到醫者,由香港到內地,在CEPA框架下首入內地、開設全港資專科醫院的林順潮,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就是在“全情擁抱”這個“大時代”。 中新社記者 譚達明 攝

  但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深港兩地在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存在差異,起步階段,林順潮遇到很多困難,他甚至連一個專業的眼科護士都招不到。

  “本來我們跟廣州的一些護士談好了,但後來他們又問我,來深圳我住在哪?太太説小孩要上學,可以解決嗎?”包住宿、解決孩子的讀書問題,這些曾經是內地公營機構的“福利”,讓林順潮深刻感受到兩地文化上的鴻溝,“最後我們從香港招了四名護士,做護士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培訓工作。”

  2013年林順潮為自己在內地的第一間醫院選址深圳。除了地利優勢,林順潮最看重的,是深圳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是“出了名的排頭兵”。作為先行先試的特區,深圳改革經驗豐富,“全國都在看深圳,改革先去深圳試,試過之後問題不大,或者能解決、優化,才在全國推廣。”

  深圳沒有辜負林順潮的期望,除在選址審批、樓宇規格等方面政府都給予充足的靈活性,還在宣傳推廣方面為林順潮注入強心針,醫院的開幕儀式,時任深圳市長許勤和香港特首梁振英出席。

  在內地扶貧、從醫十多年的經驗,也讓林順潮見證內地醫療環境的全面提升。“從患者對眼疾的認識、願意接受手術的程度、對手術的需求,再到政府對基層醫療的支援,以及業界自身高水平發展,都提升得很快。”

  林順潮告訴記者,15年前,全中國一年做的白內障手術不超過100萬例,現在達到差不多400萬例。他認為,這離不開近年內地政府在基層醫療和農民保健上的大力推動,“‘新農合’在很多項目上的補貼超過千元”。但更重要的是,社會步入小康導致患者觀念不斷改變,上了年紀眼盲耳聾很正常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而這一切都得益於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騰飛、社會發展。

  林順潮認為,翻天覆地的改革開放“完全是一個奇蹟”,全世界沒有其他任何國家能在社會如此穩定的情況下,將經濟發展得如此蓬勃,改革開放真真正正為人們帶來了安居樂業,體現在醫療領域,“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會説,‘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會將健康擺上這麼高的戰略層面呢?”

  時值改革開放40周年,林順潮認為,新形勢下的“一帶一路”倡議將開放穩步推進、落到實處。他尤其看中在2017年動工、全程逾800公里,連接中國、泰國及老撾的中泰鐵路,“有了這條高鐵,泰國北部不少病人可以直接去昆明看病。”他還透露,除在雲南昆明辦醫,未來或在泰國曼谷開設醫院,屆時患者能通過高鐵兩邊貫通的優勢,雙重選擇。(阮曉)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83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