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四歲”滬港通:促進內地、香港市場融合 見證對外開放提速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8-11-19

  作為跨境雙向投資開放的“破冰”之舉,滬港通11月17日迎來開閘四週年。累計成交金額突破10萬億元、經歷三件大事,“四歲”滬港通不僅促進了內地與香港市場的融合,更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提速。

  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11月16日,平穩運行四年的滬港通累計成交金額達10.31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滬股通累計共930個交易日,交易金額6.0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65.02億元人民幣;港股通累計共912個交易日,交易金額4.27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46.77億元人民幣。

  特別是進入2018年以來,伴隨A股估值吸引力增大,借道滬港通“北上”的資金出現顯著增加,累計流入約1500億元人民幣。另據統計,年初至今滬股通成交金額達2.35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金額116.25億元人民幣,與四年平均水平相比接近“翻番”。

  滬港通誕生以來經歷的三件大事,也都發生在今年。4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宣布,自5月1日起滬港通每日額度擴大4倍。同日,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滬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元人民幣調整至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元人民幣調整到420億元人民幣。

  作為互聯互通機制的進一步深化,每日額度的調整擴大了內地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更好地滿足了內地與香港投資者的投資需求。

  這也為滬港通迎來第二件“大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5月31日收盤後,全球最大指數公司明晟(MSCI)宣布,226隻A股股票被正式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比例為2.5%。8月31日收盤後,新增10隻A股成分股,同時將納入比例提升至5%。

  從數度“闖關”到最終成行,“滬港通模式”被認為是MSCI“納A”的重要“加分項”。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滬深港通為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體系融合找到了一種模式,成為兩種制度之間的“翻譯器”“轉換器”。

  事實上,滬港通聯通的兩大市場之間,本身也存在磨合的過程。第三件“大事”着眼於應對交易和監管機制差異帶來的挑戰。

  9月26日,滬港通北向看穿機制正式上線。10月22日,基於投資者識別碼的北向交易申報前端控制功能正式啟用,對不符合要求的交易申報進行拒單。

  恒天財富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榮華評價認為,北向看穿機制的建立有助於上交所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完善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打擊跨境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A股市場平穩運行。

  在積極促進內地與香港市場融合的同時,“四歲”滬港通也見證了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持續提速。

  2016年12月5日,作為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另一位“主角”,深港通閃亮登場。11月2日,上交所發布實施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相關配套業務規則,滬倫通漸行漸近,意味着發端於滬港通的跨境雙向投資開放將進一步擴圍。

  繼MSCI之後,今年9月27日知名指數公司富時羅素也宣布了將於2019年6月起生效的“納A”計劃。富時羅素在致賀滬港通開通四週年時表示,展望未來,互聯互通的持續發展擴大,以及滬倫通、科創板方面推出的改革均將成為富時羅素以後考慮提高A股納入比例的積極因素。

  迎來四歲“生日”的滬港通,還承載着內地與香港業界的更多期許。李小加表示,未來港交所將和內地同業、監管機構通力合作,繼續優化和升級互聯互通交易機制,在現有機制中增加更多産品。上交所則表示,將在滬港通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交易所國際化進程,持續擴大上交所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不斷推進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記者 潘清)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9970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