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幼南:襄建經濟特區厥功至偉——懷念莊世平先生

來源: 紫荊          發布時間: 2018-12-05

莊世平先生。

莊世平先生。

襄建經濟特區厥功至偉——懷念莊世平先生  

香港潮屬社團總會主席 陳幼南

 

  周恩來總理曾經説過:“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莊世平,香港銀行界的一代巨擘,長期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和全國僑聯副主席。他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把花費畢生精力創辦、市值過百億的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無償地交給了國家。改革開放之初,在深圳、汕頭經濟特區的創辦中,他經常以一位古稀老人的堅定步履,奔走於兩地之間,不辭勞苦地出謀獻策,作出了巨大貢獻。

  父親陳偉南先生是莊世平先生同輩好友,他與莊世平先生、林百欣先生和饒宗頤教授經常聚會,共抒理想,同表心志,被譽為香港潮人“四寶”。

  作為潮人第二代,我從加拿大返香港之後,跟隨父親學經商、學服務社會、學敦睦鄉誼,在同長輩的接觸和學習中,受到莫大 啟發,尤其是領略了莊世平先生樂於貢獻畢生精力,無私奉獻社會的感人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 啟發下,十多年來我參與社會服務的工作,特別是在潮人族群中,一直以莊世平先生的崇高品德和感人行為作為準則,告誡自己:言必遵先賢為教導,行必以先賢為榜樣。

  值此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令我更惦挂父親與先輩在一起的那些難忘歲月,更懷念傾聽先輩諄諄教誨的那些珍貴日子。這裏,我想談一談莊世平先生崇高的人生和為國家不懈努力對我的影響。

  創辦特區第一間港資銀行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改革開放開啟大幕。莊世平歡欣鼓舞,專門在南洋商業銀行成立了中國投資諮詢部,為內地和香港有關單位及人士提供資訊,牽線搭橋。

  1980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准試辦“經濟特區”。翌年10月,莊世平決定在深圳特區開設分行。當時,特區建設剛剛起步,成功與否,前途未卜。但莊世平堅信特區方向正確,前景樂觀,並決心創辦特區第一間港資銀行。在當時情況下北上開設分行,需要冒一定的業務風險,需要勇氣和膽識。此舉有人拍手稱道,也有人擔憂。經過申請,深圳市政府批給南商五千平方米土地,同時也留給香港一家英資銀行一塊土地。但後者終因信心不足,藉故推辭了。莊世平和南商同事們卻毅然北上,勇敢地加入拓荒者的行列。

  1982年1月,南商深圳分行在臨時租借的華僑大廈開幕。從此,南商深圳分行與特區同呼吸、共命運,為特區的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也與特區一起成長起來。深圳分行為特區引進資金,支持了許多建設項目,包括竹園賓館、友誼大廈、深圳自行車廠、溫室無土種植廠等,對特區的金融、保險、房地産等行業有關政策的制定,也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尤其是特區起步初期,各項金融法規出台之前,莊世平和南商的同事都曾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其中包括《特區外資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特區金融管理若干問題的規定》及房地産抵押和物業拍賣的有關法規。1987年,南商深圳分行推動商品房抵押分期付款業務時,就與深圳房地産公司共同研究有關法規,借鑒香港的做法。此項業務開展後,促進了特區乃至全國房地産市場的活躍。繼深圳分行之後,南商又在蛇口、海口、大連、廣州等地開設分行,成為當時在內地開設分行最多的外資銀行之一。

  特區建設的“老師”

  1979年2月22日凌晨,香港跑馬地的一間公寓裏,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電話來自廣東汕頭,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剛剛發出了一份1300字的電文,向中央建議在廣東設立“出口加工區”(即“特區”的雛形)。電文發出後,他一個電話就打到了香港。接線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

  吳南生説:“我這裏只有台灣的大概資料,但別人的做法、管理、政策法規一概不知。其他地區的情況更是無據可查。我們要辦加工區,不借鑒人家的經驗,談何容易,請你幫忙收集這方面的資料。”莊世平欣然答應了這個要求。特區,從此與他就結下了不解之緣。

  到1979年3月中旬,莊世平就把通過各種管道搜集的各種法規的全套資料傳到吳南生的手裏。同年,4月6日,又傳去菲律賓、新加坡、墨西哥、美國、斯裏蘭卡等國家創辦出口加工區的各類資料。特區參考的法規藍本,基本都齊備了。

  由於有了這些材料,廣東省委在描繪改革開放的藍圖時,就有了重要的參考內容。4月2日下午,吳南生在廣東省委常委會上提出,為扭轉國民經濟“已到崩潰邊緣”的局面,解決廣東經濟發展困境,是否“要中央下個決心,讓廣東先走。至於體改,不知要等到哪年。”他説:“只要中央答應,很快可以搞起來。不要求全國作規定,只要求給廣東特殊規定。”吳南生在會上還説:“外面有很多人力、物力可幫我搞的,是間接可利用的力量。他們在外面已經組織起來。”“外面的人和力量”,主要指的也是莊世平。

  莊世平曾問吳南生,你敢不敢辦像台灣那樣的出口加工區,敢不敢辦像香港自由港一類的貿易區,如果敢辦,那就不但會使汕頭、廣東,乃至全中國的經濟都會得到極大的發展。吳南生稱讚莊世平説:“他熟悉世界經濟,他為我們尋找來全世界各個自由貿易區、邊境工業區、出口加工區的各種條例、資料,幾乎我們需要什麼資料,他就會立即給我們找來。沒有這些材料,我們很難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難以研究、規劃特區條例和制訂特區規劃。”例如,深圳特區面積原本規劃是38平方公里,後從莊世平拿來的材料中發現,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工業區很大,廣東省領導這才下決心把深圳與香港毗連的地方都規劃進來。

  此後,廣東省委領導還多次就特區的問題廣泛徵詢意見。這時莊世平又拿來許多境外材料,證明我們現在辦的特區,不僅僅是要辦工業、辦出口,以後還要辦農業、商貿、科研、旅遊、房地産等。吳南生説:“這也是從莊世平提供的有關資料中得到 啟發的。”

  在回顧莊世平對創辦特區的支持幫助時,吳南生動情地説:“我們要特別感謝莊世平。”還説,“辦特區,他是我的老師。”莊世平去世時,吳南生撰輓聯致祭:“縈心國家大計其德最尊信是世人典範,襄建經濟特區厥功至偉堪稱一代楷模。”

  建設汕頭大學的“執行總監”

  特區建設初期,不少僑民採取觀望的態度,莊世平為他們一次次“客串”了內地游的導游。多年來,他帶回了李嘉誠、莊靜庵、劉世仁等海內外知名的實業家。莊世平聯繫實業家支援特區建設的最著名事例,莫過於説動李嘉誠創立汕頭大學。

  1978年,鄧小平、廖承志接見泰國潮汕籍僑胞,對其提出的在潮汕興辦一所大學的願望表示支持。1980年5月24日,汕頭大學籌委會經中共廣東省委批准正式成立,省委書記吳南生任籌委會主任,莊世平任籌委會副主任。

  當年秋天的一個下午,莊世平向李嘉誠談起籌建汕頭大學的計劃,這次談話成為一次歷史性的對話:

  李嘉誠問:“潮汕辦大學是勢在必行,我認為這一次一定能成功。但不知道辦一所大學需要多少錢?”莊世平笑了笑,回答説:“這很難説,大學像海洋一樣,多少錢都可以投進去。我和吳南生先生商量過,第一期開辦費就需要3000萬元。”李嘉誠聽罷,懇切地説:“我馬上捐出3000萬港元作為第一期工程經費!”3,000萬港元很快匯到了汕大籌委會,其後,李嘉誠先生和夫人莊月明女士決定獨資創辦汕大。一筆筆巨額資金源源注入,三期工程相繼完工,總建築面積為26.6萬平方米。此後,李嘉誠對汕大的捐贈,成倍甚至呈幾何級數增長,1989年達5.7億港元,1997年底達12億,2001年達18億之巨,之後,更是超過20億元。這其中,莊老實際上扮演的是汕大建設執行總監的角色。

  李嘉誠的捐贈壯舉,激發了潮汕籍旅外華僑、港澳同胞的愛國愛鄉熱情,在莊世平不辭辛勞的引領下,更多的潮汕籍海外鄉親則踴躍投資實業,加入家鄉的改革開放行列,將自己的海外事業與家鄉的經濟振興緊密聯繫在一起。赤子懷鄉,丹心報國,在潮汕大地的改革大潮中蔚然成風。

  時代潮流滾滾向前,莊世平先生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洪流中不斷化為寶貴的力量。憑心而論,像我一樣的潮人後代,能夠在香港乃至海內外作出微不足道的貢獻,正因為內心深處珍藏着莊世平先生等先賢的教誨,才不負眾望,不忘初心,自強不息,攜手並進。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0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