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在香港支援春運——廣深港高鐵“列車醫生”的工作日記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9-02-01

  一個多月以來,“列車醫生”林東卿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下午開始的。

  19點,他從位於香港荃灣的酒店出門,與一同當班的同事來到常光顧的茶餐廳,照舊打包一份燒味飯,坐上269M公交車到大欖隧道站,換乘251B到石崗菜站,再走5分鐘來到香港石崗車輛廠,時間正好到20點。

  林東卿的工作是對廣深港高鐵的列車進行每日體檢和“診療”,火車結束了一天的運行停靠進站,“列車醫生”的忙碌才剛剛開始。

  “我們晚上8點15分準時與港鐵公司人員開對接會,對過往24小時車輛運行情況進行對接,安排作業車組和具體任務。然後就開始與香港的機械師一起對列車進行檢修,工作整個通宵,有時甚至到第二天上午十一二點。”林東卿説。

  這是25歲的遼寧小夥林東卿在異鄉經歷的第三個春運,往年他堅守的崗位在廣州,今年春節,離家的距離又延伸了130公里。作為廣鐵集團公司動車段的動車組機械師,2018年底,他與11位同事一起被派駐到香港,配合港鐵的作業人員檢修廣深港高鐵“動感號”列車。

  隨着科技的發展,“列車醫生”的診療手段也越來越先進。例如廣鐵集團與中車集團合作研發出“動車組服役期可靠性運維平台”,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動車組關鍵系統的狀態數據,實時傳輸到地面“醫院”,同時結合以往對動車組的“體檢”資料,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專家經驗,在後台進行“遠程診療”,實時發現動車組潛在故障,及時開展應急處置。

  除了多年積累的對動車組技術狀態進行觀察的經驗外,林東卿也與港鐵公司的運維人員交流這些新技術應用。

  相比在廣州奮戰春運,林東卿坦言,“在香港,車組雖然少了,但是並不輕鬆,在保證作業者安全的同時又要兼顧車組的安全,還有要控制好檢修時間。”

  “雖然累,但是我很享受這份工作,特別是看見車組新上線的列車以300km/時的速度奔馳,那種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描述。我是動車組機械師,我為我的職業自豪。”林東卿説。

  2018年中秋前,廣深港高鐵開通,香港正式接入國家高鐵網絡,每天穿梭在廣深港的短途列車中包括港鐵9列“動感號”高鐵列車,作為高鐵“新生力量”,港鐵在運營前就將作業人員派駐到廣州學習,“動感號”的維修也基本在廣州南站完成。

  2018年12月,港鐵開始在香港石崗車輛廠進行“動感號”的試修,從2019年1月16日起,則完全由港鐵進行一級檢修,面對春運,為了讓列車檢修工作能安全、平穩地從廣州過渡到香港,廣鐵將部分骨幹動車機械師派到香港進行支援。

  這是廣鐵首次向香港派出檢修團隊,據團隊負責人、廣州南動車運用所副所長張銳敏介紹,派駐的機械師最年輕的24歲,最大的38歲,包含技術管理、調度管理、乘務管理、應急管理和檢修五個崗位,具體主要是與港鐵的作業人員交流經驗,並指導他們進行列車檢修,確認作業習慣是否安全,是否漏檢部件等。

  為了保障晚上檢修工作時能夠專注,廣鐵的動車機械師們下班後常常會搭上第一班公交車,隨便吃個早餐後,回房間蒙頭大睡。“港鐵的同事也常常主動幫我們,告訴我們哪家餐廳好吃,怎麼樣搭公車更方便,下夜班還常常提出要送我們回家。”張銳敏説。

  張銳敏覺得,在香港支援春運的廣鐵同事們其實更像一座橋,搭建起內地與香港高鐵技術經驗交流的通道。“我們十幾個人能力有限,我們的力量來自背後的團隊,依靠的是多年的運維經驗和國家高鐵的創新動力。”(記者 毛思倩 白瑜)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053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