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 |
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是治國理政的嶄新而重大的課題,也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的繁榮穩定取決於「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和實踐。《「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表明,「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締造了國家和香港互利雙贏的良好格局。
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前提、保障和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香港剛回歸就遭遇亞洲金融危機,中央政府堅持貨幣穩定政策,為香港有效化解危機負面影響創造了有利條件;2003年香港遭遇SARS衝擊,中央政府實行內地居民赴港旅遊「自由行」政策,並簽署和實施CEPA,對香港經濟復蘇和社會穩定給予了必要的支持;此後中央政府又根據香港的現實需要,陸續推出了多項支持政策。實踐證明,回歸以來國家在支持香港經濟發展方面,充分發揮了「堅強後盾」的作用。
「自由行」推動香港經濟走出低潮。SARS使經歷亞洲金融風暴後初顯復蘇勢頭的香港經濟再遭重創。為了推動香港經濟走出低潮,中央政府於2003年6月底推出「自由行」政策。10年後的2013年,內地訪港旅客已經超過4000萬人次,佔訪港旅客總量的75%;其中「自由行」旅客2700多萬人次,佔內地訪港旅客的67.4%;內地訪港旅客購物開支達到4945億港元,佔香港零售業總銷貨額的34.2%,其中「自由行」旅客佔22.2%;2012年,「自由行」為香港創造的增加值佔GDP的1.3%,提供就業職位11.4萬多個。儘管內地訪港旅客的大幅增加使香港的公共設施和接待能力壓力陡增,香港居民日常生活受到一定干擾,內港居民的文化時有衝突,但「自由行」的確成功推動了香港經濟走出低潮,其對香港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不可低估,對香港長期保持較低甚至極低的失業率的重要作用更不可肆意抹殺。
CEPA助推香港服務業競爭力提升。回歸時香港已經是一個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經濟,1997年第三産業的比重為85.9%,2004年至今一直保持在90%以上。為了擴大香港服務業的輻射範圍和提升産業競爭力,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於2003年簽署CEPA,重點推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投資便利化、服務貿易自由化以及港産品進入內地零關稅。CEPA實施以來,內地幾乎所有的領域均已對香港開放,香港的旅遊、貿易及物流、影視、醫療服務、建築、個體工商戶等産業和個人進入內地均取得了較快發展。2013年,內地與香港貿易額為4010.1億美元,同比上升17.5%,高於內地進出口貿易增長。截止2013年11月底,內地對香港非金融類投資累計3351億美元,佔內地對外投資存量總額的59.4%。截止2013年底,15家香港銀行在內地設立營業性機構422家,在內地資産合計 9605億元,約佔內地外資銀行資産總額的37.6%。由此可見,CEPA為香港服務業開放了內地市場,香港服務業得以跨境整合資源,進而鞏固和提升香港産業競爭力。
離岸人民幣業務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融是香港最具競爭力的産業,也是香港經濟的重要支柱,香港是僅次於紐約、倫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和提升,除了香港的制度優勢外,更得益於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以及中央政府對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支持。香港自2004年開始推動人民幣離岸業務,截止2013年11月,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突破萬億元大關。人民幣離岸業務成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特色和核心競爭力之一。此外,中央政府推動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有效擴大了香港資本市場的實力和規模。2013年底,中資在港上市公司的數量和市值,均已超過香港資本市場的四成,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主力,也是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力量。
香港的成就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同時國家的發展也需要香港發揮作用,香港正是以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贏得國家的支持。
香港的繁榮穩定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在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能夠保持繁榮穩定,在更高層次和意義上證明了我國國家治理體系的科學性和較高的國家治理能力,也在世界上鞏固和強化了國家正面形象。
香港是國家整體轉型發展的重要資源。如果説以前香港的作用是引進資金等看得見的資源,那麼現在香港的價值就是制度、管理等看不見的資源。在國家全面轉型發展中,進一步對外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妥善處理市場與政府、市場與社會的關係等方面,香港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香港的核心價值是中國的「全球城市」。中國的「全球城市」,應該是香港在國家今後開放版圖中的定位。國家越開放,越需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城市。香港已經是一個全球城市,未來鞏固和提升全球城市的地位,需要進一步跟進和融入國家發展,強化香港在國家戰略上的角色擔當,在國家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並通過發揮重要作用實現香港自身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作者 :郭萬達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綜合開發研究院 深圳 常務副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