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一國兩制」是中央既定方針絕不會變 ——論《「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區的實踐》白皮書

來源: 大公報          發布時間: 2014-06-11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昨日發表了《「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內容以國家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為依歸,全面闡述了「一國兩制」方針的制訂經過和落實,指出「一國兩制」方針不僅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根本之策,也是整個國家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香港九七回歸祖國、成立特別行政區十六年多以來,中央首次就有關「一國兩制」工作發表白皮書。白皮書是一種政策性、國策性文件,主要是就一些重要基本方針政策實施一個時期以來的情況作出綜合陳述,以進一步表明立場、闡明主張、回應意見和提出要求。近年來,中央先後發表過「國防白皮書」和「人權狀況白皮書」等,均受到各方重視。可以確信,這首份「一國兩制」白皮書將會受到高度重視,被視為是中央對當前特區情勢和相關工作的一個基本看法和重要提醒。

  事實是,中央選擇在這個時候發表這份「一國兩制」白皮書,絕非偶然。

  毫無疑問,白皮書發表的目的,首先應在於重新喚起人們對「一國兩制」方針的感情、理解與回憶。「一國兩制」是什麼?「一國兩制」是一個首見於社會主義中國的制度性創舉,是一個完全屬於中國的政治發明,在這之前,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用過很多其他辦法來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唯獨是中國、是鄧小平首次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解決了香港問題。這一方針,既是中國人政治、思想、文化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中國的現實情勢所必然。經歷了一百五十年英國殖民管治的港人不希望改變現狀,社會主義中國也可以容納,甚至需要有一個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

  因此,可以説,從誕生的第一日起,「一國兩制」方針就是歷史的、科學的和現實的,它既滿足了港人的要求,同時也有益於國家的發展,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性質是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的,也不可能作出改變。

  而正由於方針的科學性和合理化,十六年多來,「一國兩制」方針一直為國人所服膺、為港人所服膺,成果也有目共睹、舉世公認。

  更重要的是,「一國兩制」方針具有無可比擬的生命力和道德勇氣,因為它為國為民、大公無私,確確實實是為國家好、為香港好、為港人好,地球上不會有比「一國兩制」更好、更合理、更有效的方針可以解答和解決香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問題,而且把這一切融入到國家發展的歷史洪流中去。

  因此,相信「一國兩制」、尊重「一國兩制」和依靠「一國兩制」,將是香港今後確保繁榮穩定和發展的必由之路,不可猶疑、不可偏廢,任何質疑和反對「一國兩制」的言行最終必將親痛仇快、禍國害港,對這一點必須確信不疑。

  回歸十六年,「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然而,眼前事態卻使人不能不瞿然驚覺,這一偉大、正確的方針正受到一些人的質疑和曲解,甚至企圖對之作出肆無忌憚的挑釁。這難道是可以等閒視之和給予容忍的嗎?答案當然是不。

  根據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特區行政長官「最終達至由一個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照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産生的目標」,在港人和特區政府的要求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了特區二○一七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港人終於可以用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管治自己的人,這是香港前所未有的政治和政制創舉,但就是在這一歷史性的關鍵時刻,有人對「一國兩制」發起了猖狂的進攻,他們提出了「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提名」,要把基本法白紙黑字規定的提名委員會打掉,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中提出的特首必須愛國更大力反對,指為「假普選」和「政治篩選」。他們攻擊「一國兩制」已經消亡,鼓吹港人要起來爭取「真正的」自治。為了達到對抗中央的政治目的,他們不惜用違法行為搞亂香港、發起「佔中」……。

  不容置疑,中央是真心實意落實「一國兩制」方針、落實基本法、落實對港人的普選承諾,但是,一些人利欲薰心,把普選當成了謀求「獨立」、「自決」和向中央奪權的機會,眼前有關普選和提名的爭議,實質就是一場維護「一國兩制」還是破壞「一國兩制」的尖銳政治鬥爭。

  事實是,「一國兩制」方針,標誌何在?精髓又在那裏?答案就是一個「權」字,即國家的主權和中央的憲制權力,離開了這一點,就談不上「一國」、更談不上「一國兩制」。特區的普選權力不是從天上掉下來、樹上長出來,而是由中央、由基本法賦予,如果背離了中央、背離了中央的憲制權力,特區還會有提名、還會有普選嗎?道理是一目了然的。 「一國兩制」已經給港人帶來喜悅、帶來希望、帶來成功,眼前在普選議題上,也只有繼續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堅決按照基本法辦事,依法提名、依法選舉,二○一七普選特首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為「一國兩制」方針添上光彩。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66118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