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改變命運正是時候——訪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17-06-23

  15年前,李澤湘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他是香港科技大學的副教授,在港科大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他擔任董事長的固高公司創立剛3年,還在起步階段。

  15年後,重訪港科大教授李澤湘,他創辦的機器人研究所已經佔了一層樓,有人稱他為「無人機教父」——橫掃無人機市場的大疆創新總裁汪滔是他的學生,他是大疆的董事長。他依然坐在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裏,以略帶湖南口音的普通話侃侃而談,介紹他參與發起的香港科技創業平台暨青年創業服務系統HONGKONGX。

  作為「海歸派」中的先知先覺者,李澤湘來到香港已經25年。這25年,他做了很多事,也可以説只做了一件事——讓科研成果走出校園,走出實驗室,走向廣闊的市場。

  「中國企業要發展自己的設備産業」

  1992年,李澤湘正式加盟香港科技大學,創辦數控研究實驗室及自動化技術中心並擔任主任。此前,他的經歷堪稱勵志。1979年,年僅17歲的中南礦冶學院新生李澤湘獲選公派赴美留學,接下來是一連串難忘的「第一次」: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坐小轎車、第一次坐飛機……1983年,李澤湘作為優秀畢業生獲卡內基—梅隆大學電機工程及經濟學雙學士學位,後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深造,分別於1986年和1989年拿到電機工程與計算機碩士和博士學位。

  「之所以選擇香港,是因為這裏毗鄰內地,可以做我想做的事。」當時,研究人工智能的李澤湘最想做的事,是成立一家企業,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商品。1999年,機會來了,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三方攜手創建深港産學研基地,以促成兩校的科研成果在深圳實現産業化,項目啟動儀式上需要雙方有公司簽署入駐,有人找到李澤湘,固高科技有限公司倉促問世。

  固高的英文為「GOOGOL」,一個數學術語,10的100次方,「一個天文數字」,創意來自李澤湘的妻子,一位數學家。今天,固高已是中國頗具影響的運動控制公司,佔有國內市場50%的份額,産品銷往全世界。

  起步階段很艱難,但固高並沒有放棄,他們辦了很多期培訓班,為企業培訓運動控制技術人才。「我們戲稱為『廣東農民運動控制講習所』。好多珠三角製造業的老闆原來都是種田的農民,辦企業的模式基本上是三來一補,從國外拿訂單、買設備,招一批打工妹或打工仔來生産。但中國企業不能總是買設備,未來必然要發展自己的設備産業,需要有設備製造的核心技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機器控制系統,通俗地説,就是機器的大腦。」李澤湘説。幾經努力,固高將整個珠三角的産業鏈從終端産品製造延伸到設備製造、系統集成和與之配套的運動控制産業,為整個産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平台。

  「大學最重要的成果是學生」

  「通過創辦固高,我對於産業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或者學生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有了深刻認識。大學研究必須對産業的發展産生影響,才能顯現出大學的意義。大學最重要的成果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論文。」基於這些體會,李澤湘在港科大開設了兩門新的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動手、團隊合作、溝通能力和工程意識。大疆的汪滔,就是其中一門機器人比賽與設計課程的本科生。

  「這門課汪滔修了兩次。他從小對航模感興趣,畢業設計想做一款航模自動控制器。不過他畢業設計的時候並沒有演示成功,後來,我又把他招來做我的研究生,再給他多一點的時間完善。他一邊讀研,一邊在深圳註冊了一家公司,賣點控制器給外邊的發燒友。」在這個李澤湘輕描淡寫的過程中,他為汪滔提供的不僅有資金支持,還有人才的支援。

  那時,李澤湘與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合作,創辦了控制與機電工程學科部,從2004年開始招生,每年50個,7年培養了350多個學生。李澤湘以一種新的模式培養這些人,鼓勵他們創業、動手。「當年汪滔成立公司後,雇了一些人,後來那些人都跑光了。他找到我,我從哈工大深研院找了一些學生幫他幹,有的學生畢業後就到大疆工作了。」

  大疆成功後,汪滔躋身億萬富豪行列。作為大疆董事長的李澤湘如何看待財富?「現在我和汪滔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變化,以前怎麼過現在還怎麼過,錢只是讓我們更有資源做自己想做的事。」

  2014年11月,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在廣東東莞揭牌,由李澤湘團隊負責整個機器人基地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李澤湘創辦這個基地的初衷,是想找到一批基礎紮實、受過良好訓練、具有國際視野的年輕人,把他們和珠三角的産業資源、導師們的行業經驗以及國際化的資源聚合起來,打造一個平台幫助更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實現夢想。「這是一個孵化平台,希望能把香港、內地乃至全球的創業者聚集到松山湖,幫助和扶持他們,分享我們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機器人産業平台。相信10年或20年之後,這裏將走出更多的明星高科技企業,大疆和汪滔只是一段歷史的開始。」李澤湘説。

  「香港要用知識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年輕人」

  居港25年,李澤湘目睹了香港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2006年,在港的內地『海歸』人士成立了一個組織叫海學聯,會員來自高教界、法律界、金融界、工商界、會計界和文化界等。我們這群『港漂』一直在想,能為香港做點什麼?」

  2016年7月,類似於松山湖機器人産業基地的模式,李澤湘與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香港大學陳冠華教授發起,並聯合香港高校科技界10余位科技大咖,共同成立「HONGKONGX科技創業平台暨青年創業服務系統」,以「基金+創業平台研究院+創業支持公益機構」的框架,運用「資本的力量」,將「超級教授」「青年學生」「科技創新」有機聯結,運用香港科技領域頂尖教授的專業能力,引導在港青年創業,致力於科研成果的産業轉化,務實幫助創業項目走向市場。

  HONGKONGX啟動儀式上,前特首董建華、現任特首梁振英、中聯辦主任張曉明都來「站台」。梁振英説,香港有「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加上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希望香港的青年人把握好這個機會,善用兩地的人才、資金、技術和創意,加強合作,共同探索海外市場。

  2017年7月,HONGKONGX啟動將滿一年。「X是一個未知數,現在HKX的發展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我們有信心改變香港的科技産業發展。」

  「『一國兩制』是一個非常好的構想,粵港合作具有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現在國家又提出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對香港來説是重要的機遇。」李澤湘認為,今後數年裏,制約深圳高科技産業往深層次發展的根本因素還是高等教育和基礎研究的不足。與之相比,香港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優勢突出,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在亞洲地區名列前茅,僅內地在港的優秀學生已有數萬之多。此外,香港擁有寬鬆的環境、自由的信息通道和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如果能和珠三角地區的産業鏈優勢結合起來,新硅谷的出現指日可待。

  「當年,我們把考上大學、跳出農門稱為知識改變命運。其實,知識改變命運,現在才正是時候,一個科研成果轉化為産品,可以帶動和改變一個産業。香港要從過去的房地産思維、金融思維轉向科技思維、創新思維,用我們的知識創造更多的機會給年輕人。」(記者 王堯)

[責任編輯: 李雪姣 ]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6395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