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聯手尋找金融新機遇 兩地互補大於競爭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 2016-02-18

  隨着“滬港通”的開放和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開通等大事的發生,內地與香港的金融聯繫越來越密切。一直緊盯人民幣業務的台灣也希望通過拓展與香港的金融合作,為雙方發展帶來新機遇。

  都看好數字金融前景

  金融行業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數字金融的前景被港台一致看好。

  去年12月,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電子支票服務。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説,過去香港每月要使用約800萬張紙質支票,不僅浪費時間,還需使用大量紙張。推出電子支票後,客戶可在網上更便捷地處理支付業務,而電子支票保密性能更強的數碼簽署還能降低冒簽風險。下一步,金管局會與廣州、深圳兩地的銀行及澳門金管局磋商,研究擴展電子支票的跨境支付。

  台灣玉山銀行數字金融長李正國也對數字金融抱以期待,他認為甚至可以把物聯網和數字金融結合在一起。他説,2015年台灣二手車成交量達75萬筆,但二手車交易的估價比較主觀,銀行對此沒有太多貸款空間。如若物聯網出來後,汽車裝有傳感器,車子保養情況、駕駛習慣等都能完整呈現,車子就可擁有非常精確價值估算,“貸款有可能變成三分鐘就好”。

  從“一帶一路”中找商機

  目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因此港台對“一帶一路”帶來的龐大機遇都特別關注。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劉明康表示,從歷史來看,每次與外來文化的溝通和融合,都會給中華民族帶來全方位的改革,最終港台同胞與海外華僑都會受惠。港台的法治環境、信息自由、金融便捷還有人才,是抓住商機的優勢。

  台灣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林弘立也指出,目前香港和台灣金融合作最新的機遇就是“一帶一路”戰略,如果兩岸三地的金融行業能夠在此框架下開拓出有別於歐美的投資市場和投資産品,就能夠打破目前歐美金融機構主導的市場格局,增加自己的競爭力,將亞洲的投資資金留在區域內。

  兩地互補大於競爭

  香港和台灣都把人民幣離岸市場作為發展目標,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認為,台灣和香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因為兩方都有一定的資金池,發展方向不同。

  人民幣離岸市場潛力巨大,而兩地的金融機構優勢各有側重。台灣金融開放較早,金融機構精細化管理水平強,綜合經營優勢突出;香港更接近國際市場,大機構多,市場更發達。香港和台灣兩個市場可以聯手開發更多的人民幣産品,滿足離岸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

  同時,大陸企業對外投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台灣世界貿易中心董事長王志剛表示,2015年大陸企業界對到台灣貸款興趣非常濃厚,港台兩地銀行業可以互補優勢,開展金融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台灣也有不少企業選擇在香港上市,因此台企可以利用香港的優勢連結全球市場。(雷蕾)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8730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