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藝術爭取年輕“粉絲”——蘇州評彈走進香港校園

來源: 新華社          發布時間: 2017-09-30

  《木蘭辭》《康熙私訪》《雷雨》……多部改編自知名文學戲劇作品的蘇州評彈曲目,29日在香港科技大學上演,讓香港大學生在吳儂軟語和琵琶、三弦的樂聲中,感受這一有數百年歷史的傳統藝術的魅力。

  這是蘇州市評彈團近期在香港舉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第三站。這一團體的多名評彈表演藝術家此前幾天還先後走進香港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以講座加演出的形式,為香港高校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蘇州評彈基本知識並現場感受這一藝術形式的機會。

  活動首先由蘇州市評彈團團長孫惕介紹蘇州評彈的發展歷史、表現形式和風格流派,然後由藝術家輪番上台演出6段曲目,涵蓋評話和彈詞兩種形式、單人和雙人表演方式、傳統和創新兩類曲目,以及不同流派或激昂悠揚或細膩婉轉的唱腔風格。

  活動吸引了近百名觀眾,多為本校學生。儘管未必能完全聽懂由蘇州話演唱的唱詞,觀眾仍凝神細聽,不時有人跟着打拍子或用手機拍攝視頻。

  在一段評話《康熙私訪》節選表演結束後的互動環節中,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專業研究生楊溢舉手提問:能否在網上找到這一評話表演的完整視頻?他在活動結束後告訴記者,提出這個問題“一是因為這個故事很吸引我,我很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二是因為表演者表現出來的個人魅力很帶感”。

  楊溢説,蘇州評彈表現形式多樣、表演者邊唱邊彈手法嫻熟、眼神和表情帶入感強等特色,都讓他覺得這一傳統表演藝術“很吸引人”。

  蘇州市評彈團接下來幾天還將舉辦其在香港的首次公開演出。楊溢説,自己有意去買票觀看,“聽説學生票可能需要搶,我今晚要抓緊買票”。

  當天參與演出的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説,香港高校的學生對蘇州文化和蘇州評彈可能並不熟悉,“但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同學們秩序特別好,願意坐下來靜心看完整場演出,沒有人中途離場,有的同學還做筆記或拍視頻。我感到他們願意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

  據盛小雲介紹,表演團隊為這次走進香港校園活動精心挑選劇目,題材都是同學們比較了解的傳統名著,“以傳統評彈表演方式演繹名著,可能同學們更容易接受”。

  盛小雲和同事十幾年前就開始參與蘇州評彈進校園活動,足跡遍及兩岸暨港澳近百所高校。她説:“去年我們去台灣演出,有18年前我們首次走進台灣校園時的觀眾帶着他們的孩子又來看我們演出。這給我鼓舞,讓我覺得我們這輩人應該主動走近青年、走進大學。若干年努力過後,我們會看到令人欣喜的成果。”

  孫惕説,蘇州評彈與香港的緣分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就有蘇州評彈藝術家來香港演出。他這次率團來香港並走進校園,意在推動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

  他所説的“傳承”,不僅包括培養鍛煉蘇州評彈創作、表演等方面的後繼人才,還包括讓更多年輕人接觸這一傳統藝術,培養更多青年受眾。他説:“我們每到大學演出,都會結合講解。作為專業團體,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年輕觀眾了解優秀的傳統藝術,培養年輕粉絲。”(記者 郜婕)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1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