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澳行走
貝澳行走
社工部 黃小軍
貝澳夕照。(攝影:黃小軍)
在香港工作多年,最愛竟然不是港島的銅鑼灣、九龍的尖沙咀,而是香港的山、香港的水。
大嶼山,香港南面最大的離島,擁有許多天然的海灘。貝澳,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個。
一天周末上午,得閒暇與三幾同事相約前往貝澳。
在大嶼山南面的這一個海岸,其實很難把它叫沙灘,更非戲水天堂,至多只能稱之為泥灘,或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闔家消磨時光、度假、撿貝的灘塗。
來到這個很不一樣的「沙灘」那一刻,確實有些個意外,看上去一片灘塗,黑色的沙泥。陸續聚集到來的香港人似乎全不為意,大多已有備而來,帶上小鏟小耙等挖貝工具、網兜,專心致志地來這裏挖貝類。
貝澳,由老圍、新村、羅屋等村落組成,典型的香港郊野鄉下地方。在歷史文獻中,它曾叫螺杯澳,叫着叫着,就成了今天的貝澳了。貝澳原先就是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內陸河流出海口,俗稱沙咀,是好幾條小河從附近的山上流入大海、日積月累沖積而成的泥灘。
貝澳對開的海灣稱為貝澳灣。海水和河水形成鹹淡水交界生態,沖積成長長的泥質海灘。也許正因為這樣,凸顯出它的生態和特性,慢慢成為它的特色。
假期,或一家三口,或情侶雙雙,帶上帳篷,帶上簡便的挖貝「工具」,蜂擁而至。
貝澳雖遠離港島,但交通還算方便。從中環乘輪渡來到梅窩渡輪碼頭,再換乘島上的1號或4號往塘福的巴士,在杯澳公立學校下車,(或在東涌市中心乘搭3M號或A35號巴士,車程約30分鐘)就到達了聲名在外、其實保持着相對原始狀態的貝澳營地。營地可預訂,每個申請人只可預訂一個營位,且最多預訂四晚。如有剩餘營位,市民及訪港旅遊人士,均可往營地辦事處以先到先得方式,即場登記使用。
我們一行登島已是晌午時分。習習海風吹來,在炎熱的酷暑天,很是舒坦。甫上島,我們一行先行到附近超市採購食品、水果、飲料等。
租來一頂太陽傘,選好樹蔭位搭建好太陽傘,慵懶地享受着休閒時光,沒有壓力,靜靜地吸吮着陽光和海風……夫復何求?
自由的時光容易消逝,轉眼就到了黃昏時分。
日薄西山,金黃的夕陽慢慢墜入海平面,一束束金黃的光線,照射着灘塗。大人、孩子們在灘塗上忙碌着,或戲水,或挖貝,一幅美好而溫馨的黃昏灘塗畫面。
喜好攝影的同事拿出相機一陣抓拍,算是這個周末郊游行走的意外收穫。
一行人心滿意足,收拾行囊,告別貝澳,打道回府。貝澳,似乎是這個周末上天給我們的禮物,感謝生活,感謝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