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走在一起,為香港為國家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布時間: 2018-01-17

  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日前出席活動,指出“中環與西環行埋一齊幾好(中環與西環走在一起好啊)”。這句話,説出了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他的共同心聲。對香港社會來説,這句話簡單直白,亦生動形象,更講出了一個基本道理:代表中央政府的中聯辦與特區政府,應有高效互動、緊密合作,這是必要和有益的。

  客觀地講,長期以來,中聯辦在香港社會的存在,有一些神秘化的色彩。儘管中聯辦(原新華社香港分社)代表中央政府駐港最高代表機構的身份,按照中央賦予的職責開展工作已超過70年,但由於香港回歸前的特殊歷史環境和回歸後直轄於中央政府,一些香港市民對中聯辦的認識並不充分,對它的地位、角色、功能知之不詳;有的人還産生了一些誤解,甚至妖魔化它,提出了“西環治港”的謬論,試圖誤導市民視聽。這些情況,需要理清;這些問題,亟待廓清。

  國務院賦予香港中聯辦的職能共有5項:聯繫外交公署和駐港部隊;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港中資機構;促進兩地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聯繫香港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往,反映香港居民對內地的意見;處理有關涉台事務;承辦中央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五項職能,均與香港社會息息相關,體現着中央政府駐港最高代表機構的身份和地位;而中聯辦的實際運轉,都是在踐行這些職能,從未缺位,也從未越位。

  職責在身,決定了中聯辦在香港的存在是實體的、具體的,是必然要與香港社會廣泛發生聯繫,與特區政府頻繁、緊密互動和合作的。特別是香港回歸20年來,中聯辦為了“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為了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一心為國家、一手聯繫兩地,發揮溝通橋梁作用,為香港真情付出,在兩地間熱情擺渡,對促進兩地交流合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深港通”“滬港通”“債券通”以及最近國家剛剛出台的為香港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提供便利的政策措施,都有中聯辦的推動和參與。

  因為中聯辦的地位和角色,特區政府與之“企埋一齊(站在一起)”並“行埋一齊”,再正常不過,屬理所當然。涉及國防、外交事宜,特區政府需要中聯辦聯繫處理;涉及兩地交流合作,特區政府需要中聯辦協助推進;涉及香港居民對內地的意見,特區政府也需要中聯辦向中央集中反饋。對中聯辦而言,確保特區政府履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憲制責任,有義務提供支撐;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義務提供支持;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有義務提供支援。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新的憲制秩序下,中聯辦與特區政府各謀其政、各盡其責,又無間合作、勠力同心,正彰顯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和偉大事業有現實的強大生命力和堅實的體制基礎。

  毋庸諱言,目前有些人對中聯辦和特區政府之間的正常互動,刻意歪曲、誣衊,説什麼“西環插手香港內部事務”,似乎認為“中環”“西環”背道而馳才符合香港利益;對特區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到中聯辦溝通兩地合作事宜,也作無端猜疑和攻擊。如此“認識”,罔顧基本道理和事實,可笑至甚。王志民日前在《求是》雜誌撰文,指出“特別是對於基本法規定的屬於特別行政區自治範圍內的事務,中央從不干預”。確實如此,中聯辦按照中央賦予的職責,在支持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行政長官依法施政上一以貫之,在保障香港特區高度自治權上一以貫之,在為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上一以貫之。它的使命明確、職責清晰,不容缺位,更不會越位。

  林鄭月娥表示,與中聯辦合作為香港帶來很大裨益。王志民説,為香港、為國家,“中環”、“西環”以後一定會做多點,一定要多“行埋一齊”。看得出,加強互動合作已是兩個方面共同的自覺。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等。開展這些工作,仍然需要兩個方面共同繼續努力;而兩個方面有機結合,無疑都指向一個共同的目標:讓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視察香港時説,“推動香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現繁榮發展,保持和諧穩定,需要我們攜手並進。”“中環西環行埋一齊”、兩地“行埋一齊”,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走向民族復興的路上有你有我,香港的明天能不更美好嗎?!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79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