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臥龍中華大熊貓苑裏的香港情緣
4月底的四川臥龍,不時飄起的細雨透着絲絲寒意。而在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裏,幾隻大熊貓幼仔一會兒相互打鬧着,一會兒爬到樹上,踏踏實實地做著「美夢」,絲毫不受外界寒冷的影響。
而熊貓們的「悠然自得」離不開距四川約1900公里外的香港的大力支援——它們棲息的這片基地正是由香港特區政府援建的。
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級強震,近1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滿目瘡痍。在距離震中映秀鎮20多公里的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熊貓家園」也遭受重創:低海拔區大熊貓棲息地植被被破壞,基地完全損毀,與外界的道路嚴重毀壞。
汶川地震的親歷者、臥龍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管理處負責人吳代福説:「當時地震太嚇人了,我眼睜睜地看着好幾棟房子在我眼前塌陷。在安頓好工作人員後,我們立即就去看保護區裏的大熊貓,它們當時都十分恐慌。有的甚至衝破損壞的圈舍跑了出去。有幾隻大熊貓後來就失蹤了。」
為保障大熊貓的安全,當時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基地的圈養大熊貓只得「背井離鄉」,被分散安置在全國7、8個野生動物園和城市動物園。「但臥龍還是最適合這些大熊貓生活的地方。」吳代福説,我們還是希望它們可以回到家裡來。
為此,在經過多番選址之後,2011年4月,由香港特區政府援建的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正式動工,這一建就耗費了5年多的時間。
「臥龍地理位置偏遠,是汶川地震的重災區,加之建設過程中泥石流、山體滑坡現象多發,光是通往基地的這條路就直到近兩年才修好,可以説施工環境和難度都是相當不理想的。」神樹坪基地動管處負責人李果説,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當時香港公務人員、專家和技術顧問,冒着風險長期留在臥龍調研、監督。「我們很感動。」
2016年5月11日,總投資逾2億元人民幣、佔地約150公頃的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順利開園,並宣布對香港市民永久免費開放。
時任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在出席基地揭牌儀式時表示,對口援建臥龍自然保護區,是因為這裏對香港有着特殊的意義。香港回歸以來,國家先後贈送的兩對大熊貓均來自四川。能為它們的家鄉臥龍做點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
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中央政府決定將大熊貓「佳佳」和「安安」贈送給香港。1999年3月,這兩隻大熊貓從四川來到香港,定居海洋公園,這是香港首次迎來大熊貓,也是川港兩地大熊貓交流的開端。2007年,另一對大熊貓「盈盈」和「樂樂」也從四川來到香港。
定居香港的大熊貓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更有許多香港市民來到四川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四川省政府辦數據顯示,自2016年5月開園以來,至2017年8月,已有8000多名香港游客來此參觀。
記者在基地採訪時,遇到了第二次來這裏的黃先生,這次他還特地帶上了自己10歲左右的兒子。「我們來自廣州,與香港離得很近,這個基地是香港援建的,是香港內地一家親很好的體現。」黃先生説,「希望可以借這個機會讓孩子了解汶川地震,了解大熊貓,了解香港和內地割不斷的情緣。」
2016年10月,隨着四川省道303映臥路和綿茂公路(漢旺至清平段)的成功通車,歷時8年多的香港特區援建四川地震災區工作圓滿結束。但川港之間的合作並沒有因此而停止。
李果表示,如今,香港貿易發展局還是定期會派專家過來檢查園區的情況並給予指導。「今年春節前,他們還特地組織專家團前來從事園區的提升工作。」此外,香港方面還會不定期地在寒暑假期間組織青年來臥龍保護區進行實習或參觀。
「雖然地震已經過去10年了,但川港兩地的情緣仍在不斷升溫中。」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説,我們一定會努力使用好、利用好香港援建的項目,以答謝香港人民的援助之情。(記者 陳舒 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