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在“人民總理周恩來——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開幕禮上的講話

來源: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          發布時間: 2018-05-08

深情緬懷周總理香江情緣

續寫香港“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新篇章

——在“人民總理周恩來——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展覽”開幕禮上的講話

王志民

(2018年5月8日)

 

尊敬的林鄭月娥行政長官、裘援平副主任、謝鋒特派員、譚本宏司令員,尊敬的周秉德大姐,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懷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香港舉辦“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大型展覽,深情緬懷我們敬愛的人民總理周恩來。這次展出的500多張珍貴歷史圖片和100多件實物,忠實再現了周總理為共産主義理想不懈奮鬥的光輝一生、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鞠躬盡瘁的感人事跡,也讓我們重溫周總理情繫香江、造福港人的深厚情懷,追思和學習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偉大風範。

  今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深情地説:“周恩來,這是一個光榮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當我們提起這個名字就感到很溫暖、很自豪。周恩來同志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光輝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勳、展現的崇高風範,深深銘刻在中國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銘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與正義的人們心中。”周總理在青少年時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的遠大志向,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將一生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他擔任新中國總理26年,為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周總理從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過半點私利,身後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財産,更留下遺囑不保留骨灰,而是撒進祖國的江海大地,反映了他與中國人民永遠在一起的情懷。周總理半個多世紀奮鬥的人生歷程,是中國共産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歷史的一個生動縮影,是新中國孕育、誕生、成長和贏得崇高國際威望歷史的一個生動縮影,是中國人民在自己選擇的革命和建設道路上艱辛探索、不斷開拓、凱歌行進歷史的一個生動縮影。他是我們中國共産黨人的傑出楷模,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光輝榜樣,他身上所展現的中國共産黨人的崇高精神,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周總理無愧是中國人民衷心愛戴的好總理,是我們深深懷念的好總理!

  我們深深懷念周總理與香港深厚的歷史情緣和戰鬥情誼,懷念他始終高度重視香港對國家、對民族事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上世紀二十年代,年輕的周恩來同志因革命需要三度來香港,中環、上環、油麻地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1941年12月25日,日本侵略軍佔領香港後,時任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緊急部署“秘密大營救”,強調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想盡一切辦法把困留在香港的愛國民主人士、文化精英及國際友人搶救出來,轉移到安全地帶,並對營救路線、撤離安排和善後安置作出一系列指示部署。這一曾被茅盾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前後歷時11個月,行程逾萬里,跨越十余省,先後營救出鄒韜奮、茅盾、柳亞子、戈寶權、張友漁、高士其、夏衍、廖沫沙等800多人,接應2000多名愛國華僑和港澳青年回內地參加抗戰,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在中華民族深重危難時刻,與愛國知識分子患難與共、血肉相連、肝膽相照的親密關係,促進了中國共産黨積極倡導和領導推動的中華民族抗日統一戰線,對奪取抗戰偉大勝利具有重大歷史意義。解放戰爭取得全面勝利前夕,為了同各民主黨派和愛國民主人士一起共商國家大計,周總理親自指示接送在香港的民主人士進入解放區參加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工作。由於當時香港與解放區之間的陸路和空中交通都已中斷,周總理為設計民主人士的北上路線傾注心血、多方斡旋、周密部署,籌劃了從香港坐船到遼寧大連、營口的海上通道,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先後護送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李濟深、何香凝,中國民主同盟沈鈞儒、章伯鈞,中國民主促進會馮敘倫、王紹鏊,中國致公黨陳其尤,中國農工民主黨彭澤民,中國人民救國會李章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蔡廷鍇,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譚平山,無黨派民主人士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安全抵達解放區,夯實了中國共産黨大力倡導和堅定領導的最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為成功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形成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這一國家基本政治制度,創造了積極的條件。

  我們深深懷念周總理心繫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擔當,懷念他始終為適時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和實現平穩順利回歸運籌謀劃、殫精竭慮。周總理始終堅持祖國統一,對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做了大量基礎性和開拓性的謀劃工作。全國解放時,解放軍勢如破竹,飲馬深圳河畔。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審時度勢作出“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戰略決策,使香港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周總理是這一決策的主要參與者和忠實執行者。1956年,他在會見中華醫學會議港澳師生代表團時表示,香港問題“維持現狀,不是永遠不管,否則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子孫”。1957年4月,他在上海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指出,“我們對香港的政策同對內地是不一樣的”,“香港要完全按資本主義制度辦事,才能存在和發展”,“港澳的同胞不要擔心前途問題”。他多次表示,“香港是自由港,應該讓香港起自由港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在會見來華的英國官員和接受外國記者採訪時,周總理多次闡明中國政府對香港的立場,並首次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時間表。他指出:香港是中國的領土,總是要收回的;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條約到期的時候要通過談判、協商解決,不會採取突然行動。周總理這些關於香港問題的深刻論述,很好地體現和堅持了毛澤東港澳戰略思想,並對鄧小平後來提出“一國兩制”方針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礎,作出了重要的歷史性貢獻。

  我們深深懷念周總理熱愛人民、勤政為民的真摯情懷,懷念他始終牽掛香港同胞、關心香港社會民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祖國內地剛剛經歷三年自然災害、食品極度匱乏的情況下,為了保障香港同胞的日用品和農副産品供應,他多次指示:“各地凡是有可能,都要負擔一些,不能後退”,“對港澳供應確實是一項政治任務”,並親自拍板做出開通“三趟快車”的決定,向港澳地區風雨無阻地供應市場所需的家禽、家畜、果蔬等鮮活商品,穩定了香港民生的“菜籃子”。自1962年3月20日“三趟快車”分別從武漢、上海和鄭州開行以來,累計供港生豬活牛逾1億頭、家禽10億多只,蔬菜、水果、蛋品不計其數。老一輩香港同胞應該都記得,1963年香港出現60年來最嚴重的水荒,淡水嚴重缺乏,香港同胞的日常生活受到極大困擾,周總理得知後立即指示廣東省委採取措施,幫助香港同胞渡過嚴重的“制水”難關。雖然當時國家經濟十分困難,但為了長遠解決香港的用水困難,周總理毅然決定修築東江——深圳供水工程,首期工程於1965年3月1日竣工,當年就向香港供水6000萬立方米,佔當時香港全年用水量的三分之一。“東江供水”和“三趟快車”是“中南海直通香港同胞”的生動寫照,就像香港同胞的生命線,把香港和祖國內地緊緊聯繫在一起,把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關心、關愛和支持,把祖國人民對香港同胞的深情厚誼源源不絕地輸送到香港,為香港同胞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繁榮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習總書記指出:“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周恩來同志生前念茲在茲的中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完全實現。”值此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之際,在他曾經戰鬥工作、始終牽掛關懷的香港,舉辦大型紀念展覽活動很有意義,表達了香港同胞對周總理這位歷史偉人的深深懷念。周總理的崇高信念、高尚人格和堅強品質,必將鼓舞我們凝心聚力,共同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心同行、攜手奮鬥!

  謝謝大家!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67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