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正文

香港,支付方式悄然擴展

來源: 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 2018-06-01

  5月24日,香港迪士尼樂園度假區與微信支付達成企業聯盟合作,游客從即日起在香港迪士尼樂園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圖為游客體驗用微信支付購買紀念品。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香港灣仔的菜市場只收現金,攤主閒下來整理花花綠綠的港幣。連錦添 攝

  “一機在手,走遍城鄉。”習慣於手機支付的內地居民,來到香港可能會瞬間陷入尷尬:此間手機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帶現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飯,購不成物,打不了車。香港支付工具相對落後,遭到一些內地客吐槽。

  情況果真如此嗎?在信息化時代手機支付慢半拍,顯得“趕不上趟兒”,本地人似乎並不那麼着急。仔細探究,香港市場有其獨特性,且正在改變。

  支付工具不是“痛點”

  香港的各種消費場景,付費方式選擇多多,支付不成問題,不是港人的“痛點”。移動支付方面,除了信用卡,有支付寶HK、微信香港錢包、八達通“好易畀”(O!ePay)、“拍住賞”手機錢包等等,五花八門。

  記者在銅鑼灣看到,內地客人“血拼”的連鎖店洞察先機,其收銀台十八般武藝齊全,掃碼槍、刷卡機、二維碼……一家連鎖藥店可接受的移動支付工具多達12種。最醒目、推廣力度最大的當屬支付寶和微信,最近一年多在港全面鋪開,包括商場、便利店、快餐店、咖啡館等。

  但據銀行業統計,香港私人消費開支中,現金交易佔40%,電子支付佔60%,其中約八成是信用卡,可見手機支付總體佔比還不大。

  在灣仔,有食肆明示“本店只接受現金”,菜市場商戶也只收現金,舖子前挂一個裝錢的籃子,水果攤、花店、報攤等,大都不能用手機付費。全港出租車約1.8萬輛,目前接受手機付費的很少。

  市面上已有多個以港幣結算的手機支付軟體,但尚未風靡。什麼原因?有人説自己年紀大,不太會用智能手機;有人説帶錢包習慣了,用現金不費事的,倒是手機要先充值,麻煩;有人對手機支付的安全性有顧慮,擔心個人信息洩露。

  手機支付在港推廣慢半拍,原因與歐美不少地方相似,因為信用卡已高度普及。統計顯示,香港每年發出1.5億張紙質支票,人均擁有信用卡2.5張。八達通卡總發行量約3000萬張,它無須記名,充值方便,小額支付頻率極高,甚至可用作住宅樓的門禁卡。如此“全能”,難怪人們改變的動力不大。

  “越成熟的市場,改變越難。”支付寶港澳台區總經理李咏詩對本報記者説。信用卡、支票、八達通太普及了,對港人而言,單純的由手機攜帶的電子錢包,價值就沒那麼大了。

  市場獨特“大餅”難啃

  有調查顯示,40%的香港人滿意現有支付方式,不急於放棄。而早已形成的金融格局,則穩健而保守。

  在內地,用手機可以理財甚至買保險,在香港如果要加上這類功能,需闖很多關。行家指出,一個手機支付系統面市前,要先通過金管局的“沙盒試驗”才獲審批,如果增加投資、保險功能,則要再分別通過香港證監會、保監局的“沙盒試驗”,過程繁複。

  有的商家會考慮“改變”的成本。在內地客多的尖沙咀,火鍋店老闆黃先生向媒體算起了賬:終端機一年租費1200港元,按營業額計算的手續費每月約1.3萬港元,這夠聘一名員工了。每次使用後,夥計為方便統計賬目,要用收款機再輸入一次,每月做會計報表又要“對數”。而且支付工具多種,員工感到制式混亂,增加工作量,因而並不情願。

  作為用戶,圖的就是簡便。一位自稱“願意擁抱科技生活”的香港用戶寫出他的體驗:“好易畀”推出P2P(點對點)服務,申請者要上載身份證和住址證明,我放棄了。匯豐和恒生銀行推出P2P“轉賬易”,我滿心歡喜開通了,但一次沒用,因為必須在手機APP上用譯碼器登入手機銀行,才可用“轉賬易”,操作繁瑣,不如付現金快。

  據香港法例,警察可向任何居民查看身份證,這令市民不能捨棄實體錢包,出行又離不開八達通,還習慣帶上信用卡。要備齊這幾樣物品的功能,僅憑一部手機還做不到。

  香港出租車司機對電子化頗有抵觸。當年八達通推廣刷卡,久攻不下,那時無法做到無線傳送數據,司機收工時要回公司抄表,又要一周後才能去指定地點拿錢,很麻煩。現在傳輸技術可用手機解決了,司機為何仍在觀望?業內人士披露另有內情。香港司機向車行租車營業,自願報稅,收現金,稅務機關難以核實,電子支付記錄則會讓收入無所遁形。不少司機正在申請政府公屋,收入過高就無法“上樓”,已住公屋者,收入高了租金必漲。而且他們屬於自雇的個體戶,向其推廣手機支付,要逐個洽談,十分分散,不易説服。當然,根本的原因還是氣氛不濃、壓力不大。

  “猛龍”過江攻勢不斷

  改變加速進行中,而且群雄逐鹿,競爭激烈。

  香港金管局從前年底開始,已向16家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發出牌照,包括內地的支付寶和微信。兩巨頭采取與內地市場一樣的策略,或“燒錢”給用戶優惠,或大量發新年紅包,強攻港市,動作頻繁,不斷取得突破。

  去年9月,支付寶HK與長江和記實業簽署共同運營的協議,支付寶進入長和集團的眾多超市、連鎖店等。不久後,“微信香港錢包”宣布,與中銀香港、工銀亞洲等合作,為用戶提供小額轉賬、線下支付、網上支付、匯款、紅包收發和零錢充值等功能。

  2017年底,兩巨頭先後宣布與港鐵合作,乘客可通過專門的購票機掃碼購票,試點從羅湖和落馬洲站開始。

  手機支付不斷攻下一些八達通未涉足的消費場景,例如部分出租車和小巴、街市、茶餐廳、小店等。最近一屆香港工展會,近百家商戶首次用上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

  採訪中李咏詩告訴記者,支付寶HK個人用戶已達150萬,商戶1.5萬家,成績令人振奮。“我們借助淘寶在港200多萬用戶的網絡,扎根香港。我們不會停下來,正在不斷拓展,為不同商家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例如收電費,例如在超市完成支付後,自動錄入積分,很受市民歡迎。至於菜市場,目前引入支付寶的已有7家,年底要到17家。”

  微信方面,香港已有逾百萬人開啟了微信電子錢包功能。推廣的力度很大,例如今年春節期間共派發1000萬港元的利是紅包,還與麥當勞合作,只要用“微信香港錢包”付款,消費滿25元即減10元。推廣是見效的,僅今年2月份註冊用戶數目就上升了44%。從開通轉賬服務,到銀行賬戶綁定至香港錢包,再到全港900多家7—11便利店可現金充值,“微信香港錢包”業務穩步拓展。

  微信支付未來將把更多在內地運作成熟的支付解決方案推廣到香港。將要推出的“微信買單”,面向香港中小商戶,用戶可自助快速接入,無需安裝POS機,即可用收款碼便捷收款。

  “過江龍”連番攻勢下,香港原來相對固化的市場松動了,倒逼本地業者改進。八達通啟動換卡計劃,向數字化發展,2016年推出的“好易畀”,包括線上購物和P2P轉賬。2017年春節開始,“好易畀”也加入了“燒錢”優惠和紅包大戰,增加不少用戶。

  在港起家的“TNG”積極行動,香港有大量人口(外傭)無銀行賬戶,往海外匯款的需求殷切,TNG提供便捷的手機轉賬,外傭匯款不再大排長龍。中銀香港則早已推出綁定信用卡的移動支付APP,正籌劃在深圳試行港幣的電子錢包。

  做銷售行業,人家有的我必須有。屈臣氏、周生生珠寶金行等連鎖店較早就引入內地的手機支付工具,給客人多一個選擇。現今在銅鑼灣,有部分潮州風味夜宵店,甚至民俗活動“打小人”經營者,也有用手機收款的。

  業內人士信心滿滿地表示,一年有4000多萬內地客來港消費、示範,加之業者傾力推廣,大部分港人會採用手機支付。香港與外界商網遍佈,做生意的,自然要提供生意夥伴熟悉運用的支付工具。所以,讓港人廣泛接受手機支付其實不難,只是時間問題。

  香港手機支付比內地起步晚,現正加速融入社會,隨風潛入千家萬戶,悄然改變着港人的消費習慣。(連錦添)

    
01002003044000000000000001110000129884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