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宜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扎根“烟火深处”

通讯员 肖敏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王萍

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24年第8期  浏览字号:
  把“民主早班车”开进城里山乡每个角落,在山货出山的同时,实现民意出山、解决办法进山;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收集的重点问题纳入监督计划,打造“人民有事您请说”等实践平台;探索“三在三争”、“三主联动”、“5号见”、“代表有约”等基层民主实践形式,推动87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工作下沉到基层、市县乡三级人大职能作用延伸到基层……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环节,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作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的宜昌,正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以高质量人大工作,为宜昌抢抓机遇、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
  饱含民意立法,以法治合力推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 
  2023年底,成群的中华沙秋鸭飞至长江宜昌段胭脂坝水域觅食、嬉戏;2024年3月28日是第四个“中华鲟保护日”,宜昌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在这一天将20余万尾不同规格的子二代中华鲟放归长江;3月31日,连续跟拍“水中大熊猫”江豚7年的宜昌市民杨河,在城区江段抓拍到了江豚围捕针鱼的珍贵画面……一幕幕美丽和谐的生态场景在宜昌不断展现。
  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宜昌服务国家战略的上游担当,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价值取向,紧扣中心大局用好地方立法权,回应人民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
  2022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牵头与荆州市、荆门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神农架林区人大常委会协同制定《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这也是湖北省首部关于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法规性决定。五地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分别组织研究讨论、开展立法调研,在经过多轮修改完善后形成决定草案。
  “我们将决定草案印发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各基层立法联系点、地方立法研究院,并在市人大官网全文公布,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先后召开15次立法座谈会,征集意见建议120余条。”宜昌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郭响说。
  从共同召开区域协同立法联席会议到协同立法选题,再到协同项目的起草、调研、论证、修改,五地人大常委会密切配合,认识上“一条心”,行动上“一盘棋”,确保同步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同步公布、实施。
  2023年2月2日,这部凝聚了五地人民共识的决定正式施行。运行一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已被纳入《“宜荆荆恩”国家森林城市群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五地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维护了湖北省生态安全屏障。
  2023年,由宜昌牵头,与襄阳、荆州、荆门等地协同开展沮漳河流域水环境保护立法工作,为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今年3月5日至8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宜昌组织四地人大及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立法专班人员等,对条例修改稿进行集中修改完善。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意见征集的重要窗口,发挥着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作用。
  进入4月,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三组村民周志成格外忙碌,手机“嘀嘀”响个不停。他是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一名信息员,最近正在收集群众对《湖北省质量促进条例(草案)》的意见、对《湖北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的修改意见……
  2021年5月1日,《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施行,周志成惊喜地发现,当初由他收集起来的“加大违禁农资产品的查处力度”“禁止在茶叶初加工中添加糖分、甜味剂、色素、香精”等修改建议全部被采纳,受到极大鼓舞。
  宜昌全市1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像周志成这样的采集意见建议的信息员有1600多名。他们走家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街巷里弄,就像一座座桥梁,串起民意征集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宜昌市人大常委会依托省、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围绕20余部法律法规草案征集立法意见建议3700余条并给予充分采纳。
  紧贴民心监督,以人大监督促进高质量发展
  前不久,家住宜昌城区中南二号小区的业主陈实发现小区绿化带树丛中有丢弃的地毯。他点开“宜居宜昌”微信小程序拍照上传,几分钟后,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了处理。
  去年8月,宜昌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题调研、发放问卷、12345热线等方式征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14000余条,并就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提出完善物业管理智慧化平台等审议意见,交办问题清单。
  宜昌市住建部门立即优化升级“宜昌市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推出集监管、信息发布与查询、办事服务于一体的“宜居宜昌”微信小程序,全市物业服务管理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道路。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将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作为人大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创新监督方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通过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民主就在身边。
  宜昌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两年将优化营商环境列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创新开展“三主联动”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全市40余万家大中小微各行各业市场主体,监测和汇聚各类营商环境信息,先后收集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6599条,梳理交办2759条,把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变为“履职清单”,各级人大跟踪督办,推动各项问题妥善解决。
  2024年1月25日,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宜昌在湖北省17个市(州)营商环境评价综合得分排名中位列第二,连续4年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就业是民生之本,增进百姓福祉,必须下好就业“先手棋”。4月初,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视察,全面摸清底数、梳理问题、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推动政府优化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促进全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助力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各区县人大的监督工作创新也很多:猇亭区人大常委会把保护修复辖区生态环境、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政治责任,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勇当长江保护的哨兵,为猇亭蝶变贡献人大力量。夷陵区人大常委会为就业工作痛点堵点把脉问诊,连续多年对就业工作进行监督,积极探索“问题清单+督促整改+满意度测评”机制,持续助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远安县人大常委会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收集的重点问题纳入监督计划,打造“人民有事您请说”等实践平台,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0余件。
  代表回应民声,以人民群众认可的方式助力基层民主实践走深走实
  2023年3月,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发挥人大作用 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的实施意见(试行)》。宜昌市各级人大以“两个联系”为抓手深化拓展代表工作,因地制宜探索群众认可的实践形式,依托1644个人大代表联络家站点,将五级人大代表就近就地编入相应站点,开展“聚力共同缔造·深化‘三在三争’”代表行动,发展群众“家门口”的民主。
  去年3月27日,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代表邓兰舟驾驶的乡村小客车正式挂上“民主早班车”的牌子,客车每天往返穿梭大山深处。在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沿线43名省市县乡人大代表,以客车为民主实践载体,上车听民意、下车察民情,将群众的意见带出来,将解决的办法送进去,联动这条线路上4个行政村,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点军区人大常委会推出“5号见”代表工作创新做法,每月组织政府负责人走进人大代表联系点,和人大代表、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推动解决一系列群众身边“关键小事”。
  “花湾好风景,是乡村游好去处,村民们急盼环境整治,把家门口的风景变成‘钱景’。”2022年9月,宜昌市点军区桥边镇第十八人大代表联系点开展“5号见”活动,区人大代表刘云菊将群众心声反映出来。
  当年底,一个以花海观光为主题,集花谷烧烤、草坪露营等7个功能区为一体的全新美食潮玩项目开工。2023年10月,新花湾亮相,一个月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
  2022年以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巩固脱贫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人大代表边界行活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到40个边界村(社区)实地走访2.7万余户村民,梳理汇总意见建议228件,重点交办政府限期办理23件,推动地方发展和民生改善。
  枝江市人大常委会建立街道议政会制度,聘请50名居民担任“议政员”,建立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微信群”,代表“群内”发声,部门精准回应,大事小情迅速解决;西陵区人大常委会持续做深做实“代表回家”工作;伍家岗区人大常委会打造“小板凳大民生”、“三最三不”等睦邻协商议事平台,以基层民主提升社区自治……

  一幅百花齐放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地“全景图”,正在2.1万平方公里的宜昌热土上徐徐展开。宜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正英说:“宜昌人大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立良法、强监督、聚人心,推动各级人大代表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宜昌力量’。”

编 辑: 张峻铭
责 编: 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