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港澳人士助力大灣區創新發展:灣區騰飛 服務有我

2020年10月12日 18:18:58 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

  早上9點左右,香港人洪逸曦已經坐在廣州南沙港科大項目聯合辦公中心的駐地辦公室裏,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南沙區政府要支付給香港的設計顧問一筆設計費,需要對方提供發票。但是對方是香港單位,無法提供發票,我們得另外想想辦法。”洪逸曦説着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自從被抽調到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小組工作,他常常要處理這種問題。

  事業單位招聘港澳人士的新政,雖然實際落地尚待時日,不過,在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等新區,有關部門已依託自貿試驗區的“試驗田”功能,在聘用港澳人士進入公務單位、公共機構工作上走在了前面。像洪逸曦這樣供職於各類公共機構的港澳青年,也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為灣區發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突破自我 逐夢灣區

  今年6月,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港澳居民管理辦法(試行)》。在大灣區,吸收港澳人士進入公務機構,旨在彌合三地日益頻繁的交流往來中凸顯的制度差異,卻在不經意間,促成着相互的制度學習、優勢互補,也推動着“廣東服務”升級為“灣區服務”。

  洪逸曦今年24歲,是廣州市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經濟合作處招商引資一級專員。2018年從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經濟金融專業畢業後,洪逸曦選擇了留在內地工作,“我人生前18年都在香港,我想到內地來唸書、工作,讓自己視野更開闊、成長更迅速”。

  “此次參加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使用方是港科大,我們作為業主單位,所以在平常工作對接中,我的角色能夠發揮作用。”洪逸曦笑着説,“因為我對內地和香港在制度和公務上的文化差異比較了解,在規則對接方面,能起到協調作用,節約了溝通成本。”

  去年底,一次偶然的機會,洪逸曦翻着朋友圈,看到廣州市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發布的招聘信息。南沙新區的發展定位和環境條件,招商引資的崗位,面向港澳青年……多維度的誘人條件,讓洪逸曦心動不已。

  通過簡歷提交和兩輪面試之後,洪逸曦如願以償。南沙團區委青年公益組織,為來到南沙發展就業的青年提供服務,讓初來乍到的她沒有“人生地不熟”的感覺。為支持港澳青年來南沙創新創業,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等聯合印發《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實施辦法》。“我們發布了30條措施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在南沙創新創業,涉及實習、學業、求職、就業、落戶、交通、醫療、貸款、場地租金、參賽配套、政務服務等。”南沙區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周浩介紹説。

  迅速進入狀態的洪逸曦發現,自己雖然能發揮特殊優勢,也還面臨不小的挑戰。“現在我除了完成財務投資合同這類本職工作之外,還要學習工程方面的知識,輔助同事進行現場巡視,解釋現場工程的進展。”

  “管理局每周二邀請專業諮詢公司和設計公司來做講座,講座內容包括園林設計、技術管理等方面,不斷讓新員工充實自我。”廣州市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組織人事處王妍説。

  “我會在這裏幹到2022年!”對於未來,洪逸曦信心滿滿,“完成這個項目之後,我希望自己成為連接港澳和內地的橋梁,繼續在招商引資崗位工作,吸引更多企業來到南沙發展。”

  契合初心 落腳南沙

  到公務部門工作,一直都是劉延鑫的求職初心。

  小學畢業之後,劉延鑫就從澳門來到廣州讀中學,後來就讀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2019年2月,國家出台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劉延鑫看到南沙發展潛力巨大,定位是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

  “我求職的初心,就是把發展公共利益和實現個人價值相統一,通過自己微小的努力,帶動局部地區的進步。” 劉延鑫説,“南沙,正合我意!以前來自澳門的師兄師姐大多數都是回到澳門工作,但我想有更廣的就業選擇。”

  2019年10月,廣州市南沙新區産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開展了港澳人才招聘工作,定向港澳選聘人才崗位4個。

  “這是我們第一次通過法定機構來招聘港澳人才。大約百名港澳籍人員報名,最終錄用了劉延鑫、洪逸曦等4位。”南沙區委組織部公務員處處長楊國嘉笑着説,“招的都是名牌大學學生,整體來説效果很不錯,這是法定機構創新用人機制上邁出的一大步。”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入,南沙涉港澳項目增加,園區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招商引資工作與港澳地區企業的經貿來往頻繁,熟悉港澳企業的專業人才,對於開展工作有特殊幫助和便利。

  “産業園厲害了,都招澳門人進來了,是準備長期服務澳門企業吧!”這是澳門南光集團投資部經理來到南沙考察時,見到劉延鑫説的第一句話。在招商引資崗,劉延鑫的工作重點是企業籌建。“入職一個星期,我就負責接待澳門南光集團。”

  “別人可能不了解,澳門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物流、能源、機場等等,都離不開南光集團。”劉延鑫説,對接的客商知道他是澳門人後,感到很親切。“我對南光集團的定位和需求理解得更深刻,節約了他們的溝通時間。”

  知道澳門客商打算在南沙樞紐區塊做投資,劉延鑫靈機一動,把一幅南沙樞紐區塊的展板從辦公室搬了出來,“交通規劃、控規圖,我猜他們想看的信息都在展板上,比站在一片荒地上看更直接明了,提高效率。”

  通過自己的努力,看到籌建的企業一步步站穩腳,慢慢做大做強,劉延鑫內心特別有成就感,“我想跟師弟師妹們説,將南沙作為港澳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起點吧,這裏平台廣闊,大有可為!”

  服務青年 孵化未來

  “1月入職就碰到新冠肺炎疫情,想得妥妥的各種創意、項目實施不了,一度很懊喪;之後轉換思路,另辟蹊徑,沒想到效果還很不錯。到現在,我牽線搭橋已入孵了60個項目,其中1/3符合優質項目落地的條件,心裏的成就感那是‘杠杠的’!”

  在內地工作了大半年,來自澳門的徐丹已經能用抖音上學來的東北腔,俏皮地表述自己經歷的“冰火兩重天”。徐丹所在的珠海大橫琴發展有限公司是國有企業,她具體供職的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由大橫琴公司運營),同樣是服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公共平台。

  “平時推政策、引項目、搞對接,幫著找地方、辦手續,忙前忙後的事,沒少幹!”進入創業谷擔任“對澳人才服務經理”,徐丹心裏很是有底。去年從澳門大學畢業之前,她就有過連續三年的創業經歷,“創業跌跌撞撞,但結交了不少創業者,也切身了解創業人的需求。”她説。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疫情一來,各項活動暫停,珠澳口岸也封了關,徐丹的各種設想頓時成了空中樓閣。悶在家裏,她打起了線上會議的主意。“何不開一個面向澳門中小企業和創業青年的線上平台,推介橫琴的投資環境、創業政策。”在她的建議和積極參與下,2月26日橫琴創業谷舉辦了首場“惠澳連線”活動,徐丹上陣擔任聯席主持人,吸引了300多名澳門青年企業家、高校師生等各界人士線上“圍觀”。

  首場活動旗開得勝,會後收到的20份入谷諮詢鼓舞人心,接下來,徐丹和小夥伴們又一連策劃了10期“惠澳連線”;8月,活動從線上走入線下,得到橫琴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在這些活動中,徐丹曾在澳門讀書創業的經歷,展現出獨特優勢。“最近入谷設立的龍博建築工程公司,其創始人鄺偉文,就是我們在澳門一起參加青創營時認識的。疫情防控期間,他還有疑慮,我們就為他提供‘零接觸入駐’的服務,整個過程他一趟沒來,新公司就開起來了。”徐丹告訴記者,如今,鄺偉文常常澳門、橫琴兩地跑,開發業務忙得不亦樂乎,還獲評了今年的“創業之星”。

  承擔對澳緊密合作,構建服務澳門産業多元發展優質載體的重任後,橫琴新區在兩地政府推動下,設立了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産業園等一系列平台,除了內地工作人員以外,還吸收了不少像徐丹這樣的港澳人士,為來自澳門的投資企業、孵化項目、創業青年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的公共服務。

  相比徐丹,香港女生鄧曉晴“物業管家”的工作更加事無巨細。“創業谷為入駐産業配套建設了人才公寓,那裏就是我的工作陣地。”從平時帶人參觀、選房,到修修補補、搬搬抬抬。有人住了幾天突然想要換房,有的嫌房間配的傢具不符合自己的審美……“每當幫這些創業青年解決了煩惱,得到他們滿意的評價時,都挺有成就感。”

  在內地和港澳服務團隊的並肩奮鬥下,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發展迅速,已成為橫琴服務港澳、招才引智、青創孵化的重要載體和平台。(人民日報 賀林平 洪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