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既是國家對澳門的發展定位,也是澳門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最具潛力和優勢的領域,同時還是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在內地大力支持和特區政府的積極施政下,澳門「一個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成效彰顯,交出了較為理想的成績單。
2017年,澳門入境旅客人數持續增加,達3261萬,同比增長5.4%;過夜旅客數量(1725.5萬)和佔旅客總數的比例(52.9%)均創歷史新高;全年旅遊總消費(不含博彩)大幅增長16.4%,達613.3億澳門幣,已恢復到2014年高峰期水平。近年來,澳門綜合旅遊度假設施不斷發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包括休閒度假、購物美食、會議展覽和演藝活動在內的綜合度假村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度假村品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庭游客到訪。2017年威尼斯人(澳門)運營酒店接待的帶小孩的家庭旅客入住數量增幅達26%。2018年1月至4月,澳門航空20歲以下旅客人數同比增長50%,女性旅客人數同比增長13%。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的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打造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成為三地共同的願景。2017年,澳門與廣東省、香港特區共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共同打造整體旅遊品牌和形象,培育「一程多站」旅遊新線路。
得益於這些持續有效的宣傳推廣和旅遊服務水平的提升,澳門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國際旅客,2017年國際旅客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10多萬人次,同比上升6.2%。近年來表現優異的日韓市場旅客數量繼續有較大增幅,韓國旅客達87.4萬,日本旅客達32.8萬,分別增長32.4%和9.4%。東南亞市場中,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旅客也分別增長7%和8%。葡語系國家市場中,巴西表現不俗,旅客數量取得了10.4%的增幅。這些數據進一步反映了來澳旅客客源結構的持續優化、旅遊消費穩步增長的良好趨勢和澳門旅遊影響力的不斷提升。
澳門擁有獨特的節慶文化,既有農曆新年、土地誕、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慶,還有復活節、花地瑪聖象巡游、聖誕節等西方節日。
除節慶外,澳門每年都舉辦多項大型的國際盛事。著名的格蘭披治大賽車於1954年創辦,以多彎、狹窄的鬧市街道作為賽道聞名於世,每年都會吸引到超過200多名車手及成千上萬游客,參與這項集汽車賽、電單車賽於一身的賽車盛會。澳門藝術節是澳門近年來重點推行的一項文化活動,以「推動本地藝術發展、傳播世界優秀作品、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已成為本地性與國際性相結合的文化藝術活動,每屆藝術節規模甚大,盛況空前。創辦於1987年10月的澳門國際音樂節影響也日益增大,呈現的節目十分多元化,中樂、交響樂、歌劇等紛紛上演,音樂節的部分場次還安排在與劇情相吻合的場所公開舉行,吸引廣大市民參與。此外,光影節、國際煙花節、澳門國際影展、澳門美食節等節慶盛事的影響也持續拓展,澳門「盛事之都」的城市形象不斷深入人心。
美食正逐漸成為澳門又一張亮麗的國際名片。2017年,澳門獲添新美譽,被聯合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這是繼四川成都及廣東順德之後,第三個獲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中國城市。澳門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內涵獨特,充分體現了中葡文化的融合發展。澳門土生葡國菜2012年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美味的背後蘊含着澳門特殊的歷史背景與航海文化。據特區政府統計局數據,澳門餐飲業的營運場所多達2000多家,從業者達3萬多人,2016年澳門餐飲業收益突破100億澳門元。特區政府還以獲評「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為契機,將「美食」作為推廣文化形象的主題,推廣2018「澳門美食年」計劃,相繼舉辦「澳門國際美食論壇」、「亞洲五十家最佳餐廳頒獎禮」等國際性活動。
會展業是澳門重點培育和着力發展的新興行業之一,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內容。在澳門向旅遊休閒城市轉型的過程中,會展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近年來,澳門舉辦的國際會議及專業展覽與日俱增,逐漸打造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會展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國際會議增多,不僅為澳門吸引了更多高端商務旅客,也為澳門帶來最新的行業信息,拓寬了從業人員的眼界和視野,對澳門整體的城市形象及知名度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拉動作用。同時,通過會展吸引旅客,帶動了餐飲、酒店、零售等相關行業發展,澳門酒店的入住率、游客過夜率同步增長,會展客人消費比普通游客消費高出84.9%。特別是會展活動組織者通過組織富有特色的周邊商務及社交活動,帶領客商到社區觀光消費,增進了國際客商對澳門社會文化和風土人情的了解,也增強了澳門居民在經濟多元發展中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