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正文

「超級居委會」|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知多少

2019年03月22日 21:26:09 來源: 中央政府駐澳門聯絡辦公室
分享到:

  澳門盛産什麼?幽默的澳門人會告訴你:不僅有蛋撻和杏仁餅,還有社團。截至2017年底,澳門社團數量已達8000多個,平均每70多人就有一個社團。這其中就包括成立於回歸前,有「超級居委會」之稱的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回歸前夕 團結力量迎發展

  20世紀80年代,澳門回歸祖國進入倒數期,祖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浪潮,激發了澳門坊眾的愛國熱忱。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歷史轉折,澳門20多個街坊組織深感需要加強團結,以便共同商討推動澳門回歸及順利過渡。1983年12月30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正式成立,簡稱「街總」。

  三十多年過去了,街總堅持「愛國愛澳、擁護一國兩制」宗旨,秉承「團結坊眾、參與社會、關注民生、服務社群、共建特區」的方針,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持續關注社會保障、房屋、教育、治安等社會民生問題,已發展成為擁有4個澳門分區辦事處、1個內地辦事處、28個基層街坊會、30多個附屬服務機構並密切聯繫50多個大廈業主會和社區組織的重要社團,被居民親切地稱為「超級居委會」,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獨特模式 公益服務範圍廣

  回歸後,澳門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公益模式:政府下單,民間服務。澳門特區政府有充盈的財政資金,街總有深入社區的渠道,了解民眾所需,又聚集了一批熱心的義工,正可與政府實現優勢互補的合作。

  街總提供的服務範圍很廣,從託兒所、中小學、輔導中心到家庭服務中心、業主委員會、社區服務中心,再到頤康中心、長者護理中心乃至善終服務,「從3歲到100歲都管」。目前,街總已開辦了2所學校、4間託兒所、30多個不同類型的服務中心、6間學生自修室及3間診療所等,形成了一個覆蓋全澳、專業多元的社會服務網絡,專職人員也由創會之初的2人發展到700人。

收集民意 為群眾利益發聲

  除了提供服務,街總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發揮政府與居民間的橋梁紐帶作用。比如,澳門一些老舊居民區地勢較低,早年建設時沒有下水道設施,一下雨就會水浸,居民飽受困擾。經過街總的努力協調,政府在水浸多發地段興建了雨水泵站、改善了下水道設施,使部分區域的水浸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同時,街總積極協助政府做好防澇整體規劃。

  街總更從1988年開始派出代表參與澳門歷屆立法會選舉,以議員身份為澳門發展和民眾利益提案獻策,並派出骨幹出任政府環保、醫療、教育、交通和社會工作等多個諮詢委員會的委員,努力為居民維護和爭取合理權益。街總充分發揮貼進民眾,了解民情的優勢,每年澳門特首施政報告出爐前,都向特區政府反映居民訴求。

與時俱進 服務視野拓灣區  

  已擁有35年發展史的街總是與時俱進的。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展開,粵港澳三地的聯繫變得前所未有的密切,街總服務的視野也從澳門居民拓展到了大灣區居民。街坊總會理事長吳小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有助於澳門多元經濟發展,他們希望澳門的社會服務經驗可以帶到大灣區,不僅服務在內地的澳門居民,也為內地居民帶去關懷。為了提供「跨境」社會服務,推動內地和澳門在社會服務領域擴大交流合作,2018年11月30日,街坊總會中山辦事處在三鄉鎮掛牌成立。這也使得街坊總會正式成為澳門首個合法進駐中山的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街坊總會中山辦事處作為大灣區下的一個合作示範點,是澳門在內地拓展服務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希望以此為契機,未來按國家的發展需要,合法成立不同的服務實體,擴展更豐富周到的服務。」

  街總給澳門人的生活增加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更為城市增添了舒適和活力。相信街總在「睦鄰互助,關愛社區」的理念倡導下,能夠繼續在澳門乃至在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為民生服務領域再添新姿彩。(本網綜合,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華網 人民政協網 澳門街總網站等)